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在高职院校树立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雪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这被我们称为“90后”的消费群体,已形成独有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并相互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关键词:高职院校;理性消费;理财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42-01
  
  一、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结构多元化
  通过对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发现,用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消费只占20%,学习用品的比例占10%,而朋友聚会占40%,手机费用占20%,穿着打扮占20%。不难看出,作为一名大学生,占消费比例最多是朋友之间的聚会,而用在学习用品上的比例最少,这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思并没有完全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与朋友之间的交际上,从而说明大学生们并没有认清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对未来感到迷茫,需要正确的引导。
  (二)虚荣消费扩大化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每个家庭负担一名大学生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大多数的家长都是工薪阶层,大学生作为一类纯粹的消费者,本应体谅父母的辛苦,生活节俭,但是盲目攀比、虚荣消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同学们拿着本不应该属于自身消费阶层的消费品,比如iphone4,ipad等社会上流行的奢侈品。由于虚荣和攀比,同学们在消费中迷失了方向,不吃饭,不买新衣等攒钱买流行品,这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经济独立意识弱
  通过调查,很多同学认为父母供其上大学理所当然,从未想过靠自己的努力减轻家里负担。参加过社会兼职或其他社会活动赚取过生活费的同学只占很小一部分,这与欧美国家同龄的独立消费意识相差甚远。
  (四)其他非理性消费
  还有很多其他消费所占非理性消费比例甚大。很多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为了网游投入了不少时间与金钱,这在男生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网络游戏不仅占用了正常上课的时间,而且有的为了买装备,平日省吃俭用,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恋爱消费也是一大消费趋势,现在的大学生追求浪漫新奇,不顾自己的身份与经济实力,炫耀幸福,盲目消费,造成自己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非理性消费出现的原因
  (一)高校缺少对消费意识的教育
  现在的“两课”中,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然而涉及到同学们消费观念的内容很少,老师们大都延伸不到这方面。而“消费”二字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缺乏正确的引导,加之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非理性消费等问题。
  (二)易受媒体宣传等的影响
  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完全成熟,在思想方面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比如“炫富”“晒幸福”等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眼中的世界观。本应该被社会唾弃的不良风气在网络上大肆炒作,同学们分不清是非曲直,有的盲目效仿,希望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与崇拜,却走向非理性消费的边缘。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加强思想教育的引导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同学们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哪些消费是必须的,哪些消费是可以避免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消费行为的不当之处,避免出现盲目攀比,追求流行等错误的消费行为。
  (二)强化学生节俭意识
  在学校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老师,通过老师开展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节俭意识。老师可以通过微博或者QQ群与班内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最新的消费动态并予以提醒。提倡同学们观看《感动中国》等教育片,了解其他贫困地区的孩子,成立帮扶小组,鼓励同学们把零花钱捐给有需要的人。
  (三)开展理财教育环节
  开展理财教育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可以利用班团日时间或者开展讲座等环节,进行理财观念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理财的兴趣,掌握理财的基础知识,减少每月的额外开支,并设计自己的理财规划,提交自己的理财报告。这样同学们可以体会父母养家的辛苦,养成自己节俭的好习惯。
  (四)定期参加社会活动
  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孤儿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院里参加活动。现在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自身优越感, 遇到问题很难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多参加社会活动,了解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手,敞开自己的心,去面对,去帮扶,是对大学生灵魂的洗涤。
  结论:虽然大学生中存在非理性消费,但是理性消费还是占主导地位。大学生这个独立的群体,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与行为,抓住特点,正确引导,非理性消费的比例会逐步减少,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韩雪(1985- ),女,汉族,山东聊城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本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新闻传播。
  参考文献:
  [1]徐玉.大学生消费分层研究[D].郑州大学,2010.
  [2]吴鸿.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3]张振良.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林金凤.大学生消费感性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
  [5]宋晶.广告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6]成四堂.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探微[D].南京师范大学,2007.
  [7]于影.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8]杨晓宏.西部医学院校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
  [9]那孝伟.吉林市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
  科研项目:本文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高职院校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引导》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1LZYR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8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