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小娟
【摘要】 生物实验课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等各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将生物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的进行下去,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生物;实验课;教学;学习动机;操作方法;实验现象;
新世纪版生物教材的活动体系有学生实验操作、交流讨论、资料收集与处理、具体实践等类别,要想在教学中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教师就得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生物课程标准、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这是生物教师的责任。结合自己多年的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在实验之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就能自觉地产生亲自动手实验的动机,会有好的实验效果。且七、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生物实验的陌生感,也是学生参与的积极因素。当然,也有些模糊认识会对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如认为上实验课只是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或认为生物科是副科,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等,这些都会给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以及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显微镜使用的教学时,首先介绍了显微镜在工、农、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此来让学生对该实验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更愿主动的学习。再次,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善引、善导。
2 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及步骤,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了、掌握了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更规范,实验也才能够取得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实验时教师示范操作,将实验步骤化繁为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个操作实验的教学中,将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归纳为“三个一”:一、安放距离距实验桌边约一掌(5-7cm);二、对光一直线,即两镜(目镜、物镜)两通光(通光孔、光源)呈一条直线。当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三、标本安放要正对通光孔的正中,距离物镜约一厘米。当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调节细准焦螺旋校正物象清晰度,当找不到目标时细微的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边规范操作每一步,边讲解该步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一步,及时表扬规范操作快且准确的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不规范的操作。另如《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将其操作过程总结为“擦→滴→剥→展→盖→染→观察→记录→分析”等九个实验步骤,讲解每一个步骤的涵义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边操作边叫学生模仿操作。然后强调注意事项。用滴管滴清水时,水太多容易外溢,水太少容易出现气泡。剥取的观察材料要薄而透明,才能透光易观察,展平时不能重叠,盖盖玻片时要轻,以尽量减少气泡。观察时要会区别气泡与细胞,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及要领。当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自己制作临时装片中的细胞,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绘出细胞结构图时的那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样既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又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终身难忘。
3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的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记录,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记录与分析,没有观察过程就没有实验数据,没有实验数据就没有实验结果,从而直接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又要根据观察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现象、数据等,以此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录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 指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数据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数据包括生物图的绘制,数据的记录,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事求是的记载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是一种正确的科学态度,而这种科学素养的养成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实验的教学中,要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实际现象来绘制生物图,记录实验数据,而不能抄书,抄别人的,更不能想当然的凭空虚构,瞎猜测,无论实验的实际结果正确与否。实验结果正确说明实验方法正确,而对于错误的实验结果,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查找原因,力求准确。
5 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开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实验
探究精神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也要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生实验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勇于开拓,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实验。如在探究影响鼠妇的环境因素的实验中,在探究完光照与黑暗对鼠妇的影响后,可鼓励学生从潮湿与干燥、有其它生物因素的干扰与无其它生物因素的干扰、参与实验的鼠妇数量等方面设计实验。又如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可鼓励学生从湿度等方面进行实验设计。如在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装配不同的实验装置。
6 实验课前对部分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
在开学之初,就选取一些操作能力强、兴趣浓厚的学生担任各组的小组长,或者组成兴趣小组。在进行每个实验教学前都对他们进行课前培训,再由他们担任各组的技术指导,以分担教师的负担,这是一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切实可行的办法。这种小组教学法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也确实有效。
7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及时的考查
在实验后要进行必要的实验考查,实验考查既是在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但更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具体操作能力,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在考查中,既要关注学生实验的结果,更要注重考查学生实验过程。通过实验考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促使学生认真的积极的去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力争人人都会。这样可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年的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等各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将生物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的进行下去,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收稿日期:2008-4-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