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淄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村经济发展持续稳步提升。但是,农村经济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土地、粮食、环境、人口、城乡二元化结构等矛盾日渐突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顺应发展形势,解决突出矛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业现代化体系的战略选择。学术界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以案例分析、实践归纳总结、经验介绍为主。本文以淄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出发,探析更适合淄博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改善农业结构。增强农村活力,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 关联度 赫芬达尔指数
  一、淄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北部平原区
  虽然地处平原地区,但本区域的交通建设滞后于市场需求,导致了休闲观光农业无法吸引更多地外地游客,加之品牌化意识、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意识淡薄,也使得本区域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无法更有效的推进。水产养殖业的深加工产业滞后,导致水产品附加值过低,农民收益增长缓慢。高青黑牛这一品牌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现在也进入了瓶颈期,如何借助地区影响力拓展品牌是发展的关键。
  (二)中部都市休闲农业、科技农业区
  本区域经济发达,张店区是淄博市的经济中心,依托张店区的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同质化发展严重,尤其是采摘园经济,大多以草莓、西红柿等采摘为主,被动的适应市场而不是引领市场。行业内恶性竞争导致了农民收入逐步减少,同时接待能力等相关配套设施落后导致了节假日游客体验下降。
  (三)南部乡村旅游与经济林木种植区
  淄博市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也给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障碍,阻碍了如水果加工业发展由大变强。同时基础设施与需求的矛盾,也使得乡村旅游无法吸引更多地外地游客,更无法吸引外部投资。同时,还存在着经营管理模式粗放,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这也难以带动当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二、淄博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产学研相结合
  淄博市可利用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等驻地高校的科研和实践优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专项基金。产学研之间是互补性、合作性的关系。学校与农村之间利用自己的自然优势,实现互补合作,达到共赢的局面。并且,联合当地企业,形成“校企联动”机制,高校提供科研成果,企业对知科研以及资金等进行重新整合,农户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产品,三者分工合作,将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二)政府政策的有利引导
  農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是政策法规的支持。苏毅清(2016)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首先要稳定农业的地位。稳定农业地位就需要从种粮补贴、农业机械化补贴、生态农业补贴等方面进行支持。其次,鼓励和完善农产品深加工业的政策保障,使得农业与第二产业有效融合,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再次,做好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持。利用淄博市地形多样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休闲农业开发与扶持政策,推广互联网+农业,鼓励同质化发展严重地区的休闲农业转型,多方面共同发展。最后,完善好市场政策。利用好中欧班列,积极组织淄博农产品走出去,在海关、运输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鼓励小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积极适应国外市场需求,政策上应当保护农民权益,对出口量较大的合作社、农户给予奖励。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首先要完善两张网,即路网和通讯网。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加大对路面硬化的建设。根据淄博南部多山的地理环境因素,截弯取直,增加安全通道。进一步争取建设资金,并对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切实用到农村公路建设上。逐步使农村互联网实现村村通,移动信号全覆盖。在淄川南部、沂源部分山区,4G传输信号还未完全覆盖,使得当地的旅游资源体验度大打折扣。实现网络和移动信号全覆盖有利于互联网+产业的推动,同时,两张网的完善,也能推动农产品物流、休闲农业等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
  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推动清洁能源普及使用。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推广生物能源建设,利用农村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在近郊区域推广天然气,逐步完善天然气管道建设。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制约因素。定期开展村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强绿化,垃圾定点、定时清理,让绿水青山常驻村居。
  (四)推动农业品牌化建设
  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首先要打破小规模农户生产与大规模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成立合作社,推广家庭农场建设,由“小散户”逐步向“集团化”迈进。制定标准化生产准则,统一采销,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增强品牌影响力。对农业品牌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进行奖补,宣传媒体对农产品进行公益化宣传,扩大影响力,为农业品牌化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60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