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关系主导型及运行机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宁夏同心县为典型案例,从农地经营权抵押货款制度设计、货款流程、缔约条件,和履约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同心模式”的运作机理。研究表明:“同心模式”通过组建以第三方组织为反担保平台、代理人强激励等系列措施,改善了农地抵押贷款有效配给,降低了交易费用。为此,未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完善的重点应以发展土地协会为切入点,规范农地抵押贷款配套制度、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降低融资费用。
关键词:农地抵押贷款 关系主导型 运行机制 同心模式
宁夏同心县农地抵押贷款试点自开展以来,按照“政府推起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行动起来”的思路,在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基础之上,成功实现了抵押农地处置与金融投入的良性循环,经过十多年探索,宁夏同心县农地抵押贷款覆盖户数、贷款额持续增长,无一笔呆坏账发生,初步形成一套制度完善、运营稳定的运作机制,被业界称为“同心模式”。
一、“同心模式”基本概况
(一)产生背景
同心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下辖11个乡镇和2个管委会,全县总人口398万,其中,农业人口为30.2万人,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农业主导县。为缓解牛羊养殖户资金短缺的难题,同心县在王团镇北村开始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探索。
(二)业务流程
宁夏同心县实施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业务流程的五个环节。
一是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成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土地合作社采用民主投票方式,选举出理(副)事长、监事长各1名,与此同时,按照10:1的比例选举合作社代表,为社员提供抵押贷款担保服务并负责督促其按时偿还贷款。
二是农户以农地经营权入股土地合作社取得社员身份。取得土地合作社社员身份是农户向金融机构申请农地经营权贷款的前提,加入土地合作社时,农户必须写出书面申请,经社员代表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土地合作社社员身份。
三是贷款申请人(农户)将农村土地抵押给土地合作社,并签订书面协议,授权土地合作社在农户没能按时偿还贷款时,有权对抵押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流转。合作社规定,入股农户必须留下一定比例(1/3)的土地,以保障贷款农户家庭基本生活需求。
四是承诺相互承担债务风险。贷款申请人需与其他两名社员自愿组成三人联保小组,并选择1名社员作为农地贷款担保人(如果社员代表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必須由2名社员或理事长、副理事长担保)。
五是提出贷款申请。社员凭借入社证明、担保手续等相关材料向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审核通过后发放贷款。与此同时,合作社及联保小组成员需向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签订担保承诺书,承诺当贷款农户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时,承担连带偿还债务责任。
二、缔约条件分析
(一)合作社参与使处置农村土地
合作社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媒介作用,降低了农户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费用。在“同心模式”中,如果贷款农户违约,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受让人只限于本村的合作社或者替他还款的担保户,农村土地经营权仅在村里流转,对于违约农户来说,其承担的风险基本上是可控的,等他偿还欠款之后,农村土地经营权可以再流转回来。
(二)农村信用社与土地合作社分摊贷款交易费用
在“同心模式”中,以农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为媒介,间接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抵押贷款农户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之间并不发生实质性的抵押关系,起到了约束、监管作用,大大节约了交易费用。
三、履约机制分析
(一)关系型社会治理
在“同心模式”中,农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以熟人社会网络为基础,抵押贷款农户为了不失去手中的土地经营权,都会积极偿还贷款,农民认为因没有按时偿还抵押贷款,自己承包的农地被流转给他人是一种耻辱行为,为此,在抵押贷款到期时,农户会想尽一切办法、尽最大努力按时偿还银行贷款;即使个别农户由于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时,为了保持整村的信用,其入股土地合作社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农户按时偿还贷款。
(二)交易者强激励
“同心模式”的核心就是农地抵押贷款、保证贷款与信用贷款的结合,在关系契约中,声誉是十分重要的治理机制,其充分利用了村落内生的、由交易者共享的社会规范。在农地抵押贷款制度设计中,合作社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且合作社激励、帮助金融机构监督贷款农户按时履约。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农村土地抵押业务的开展依赖于一个规范开放的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从长远来看,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机构也更愿意接受产权明晰且可转让的农村土地作为抵押品(物),完善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可以引导农村土地有序、快速流转,活跃的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对于诱导农村土地确权的实施、农地抵押价值评估机制的规范、贷款违约清偿机制完善至关重要。
(二)完善抵押贷款配套制度
一是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彻底消除农户失去宅基地后无栖身之所的后顾之忧。二是构建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风险补偿机制等风险分担机制,分散抵押贷款风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0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