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秀萍 王秀兰 李梅玲
[摘要]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病人因神经血管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其中5%~10%的病人需行截肢手术[1],本文对糖尿病足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要点做一阐述。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症;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066-01
糖尿病足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脱疽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本虚标实证,气阴两虚为本,湿热壅盛,瘀血阻络为标。湿热、瘀血日久成毒,毒损脉络导致血败肉腐,形成脱疽。近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医药内服外治防治糖尿病足具有较大的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笔者对糖尿病足病人在整体护理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施护经验总结如下:
1 辨证施护
1.1 寒凝脉络型
1.1.1 临床表现患肢发凉、麻木、疼痛,遇冷加重,入夜尤甚,肢端苍白或淡黯,间歇性跛行,坏死组织干黑,周围无红肿。舌质淡黯、苔薄白,脉弦紧或弦涩,足趺阳脉搏动消失。
1.1.2护理饮食宜多食豆类或蔬菜,少食油腻煎炸食物,严禁糖类及含糖量高的水果、酒类。观察肢体肤色及温度的变化,注意防寒保暖,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外洗。
1.2 血脉瘀阻型
1.2.1 临床表现皮肤紫红或紫黯,肢体发凉麻木,疼痛剧烈,疮面肉芽黯紫。舌质黯或有瘀斑,脉涩或弦涩。
1.2.2 护理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中药外洗后轻轻按摩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趾端已坏死者,用双氧水冲洗后包扎,根据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待坏死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分界后,在严格抗制血糖的情况下,去除坏死组织。
1.3 热毒炽盛型
1.3.1 临床表现患肢皮肤黯红而肿,灼热疼痛,皮肉溃烂,深及筋骨,腐臭难闻,脓多如絮。舌红或降、苔黄躁,脉洪数。
1.3.2 护理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苦瓜等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注意观察舌苔及下肢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情况,如疼痛剧烈、皮肤灼热、溃烂化脓者,此时应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托毒生肌的中药外洗。疼痛剧烈者根据医嘱用麻醉代用品或度冷丁止痛。此时病人疼痛较剧,情绪不稳定,思虑多度,可影响病情的转归,故护士应耐心做好病人情志方面的护理,使病人配合治疗以期早日康复。
1.4 气血亏虚型
1.4.1 临床表现溃疡或组织坏死日久,腐肉不生或肉芽色淡,生长缓慢,经久不愈,脓汁稀薄或无脓,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常伴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舌淡、胎白,脉沉细弱。
1.4.2 护理饮食宜多食滋补品,如瘦肉、山药、甲鱼等。注意抬高患肢、足趾屈伸运动等,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伤口的处理:用双氧水冲洗,保持创面清洁,生肌膏外敷,如肉芽新鲜爬皮慢者可植皮。
2 预防措施及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胰岛B细胞损害,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或周围靶组织对胰岛素抵抗而造成持续性高血糖,以及由于长期代谢紊乱等致全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病症。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以及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可致残或致死[2]。
中医学认为,“上工治未病”。对于糖尿病足,预防尤为重要[3]。首先加强健康教育,培养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提倡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项目,绝对禁烟。其次加强心理护理,因病人病程长、足部疼痛,心理压力大,精神紧张,易导致血糖升高,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护士应主动和病人沟通,给予安慰、鼓励等。加强足部防护,避免受伤;每晚用温水洗脚,防止皲裂,修剪趾甲应谨慎,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双腿交叉或盘坐,以免压迫足部血管和神经等。
[参考文献]
[1]沈稚舟,吴松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88-289.
[2]于泳,徐清华,曲广洪.糖尿病药物合理选择与应用[J].医药产业资汛,2005,11(20):46.
[3]张洪周.糖尿病辨证[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1.303-304.
(收稿日期:2007-08-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4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