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要点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行放化疗治疗措施的肿瘤患者310例,对其中疑似有PICC导管感染的患者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总结分析发生感染的患者浅静脉化疗史、首次置管时间、导入部位、单次化疗后时间、血栓形成和细胞免疫功能等6个方面,并总结相关护理要点。结果: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有30例,感染率为9.68%,其中局部感染27例,血流感染3例,送检标本细菌培养有20份,其中16份标本中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余未培养出细菌。结论: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护理工作人員在实施PlCC导管置管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置管后密切观察置管患者的情况,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同期放化疗;肿瘤;PICC导管;影响因素;护理要点
  PICC置管,全称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置管,具有操作简单、留置管时间较长、方便护理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据报道,PICC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几率较高,如发现不及时,未给予恰当的治疗措施,后果严重。本文就我院310例同期行放化疗治疗措施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中,PICC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行放化疗治疗措施的肿瘤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无糖尿病合并症且无PICC导管置管禁忌症。所选患者年龄范围为15-76岁,平均年龄为(45.92±10.30)岁,PICC导管留置时间为15-98天。所选患者病历完整,且本院伦理小组批准本次研究。
  1.2方法
  本院有PICC导管置管培训合格证书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PICC导管置管操作和日常维护。PICC导管应用的三向瓣膜4Fr单腔导管(美国巴德公司),置管时所有患者均采用同一体位,行规范化无菌操作,并给予相应的导管维持。操作完成后,由护理工作人员观察置管患者穿刺口部位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液性分泌物,全身情况是否伴有发热寒战,如发现为PICC导管置管相关性感染,由护理工作人员在无菌操作下拔出导管,采集导管尖端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发生感染的患者浅静脉化疗史、首次置管时间、导入部位、单次化疗后时间、血栓形成和细胞免疫功能等其他可能感染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l9.0进行分析,百分数的统计用卡方软件,算出x2,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用x+s形式,算出t,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院310例同期行放化疗治疗措施的肿瘤患者中,发生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有30例,感染率为9.68%,其中局部感染27例,血流感染3例,送检标本细菌培养有20份,其中16份标本中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余未培养出细菌。其中与PICC导管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因素有很多,其中有浅静脉化疗史、首次置管时间2次及以上、导入部位为肘关节下、单次化疗后时间≤5天、有血栓形成、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几率大,反之感染几率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ICC导管护理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由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PICC导管置管的认识。在静脉穿刺时,浅静脉穿刺输液反复穿刺过程中,会破坏皮肤和血管的防御屏障,增加细菌易感性。有研究证明,浅静脉置管的患者血管纤维化发生率较高,易形成血栓。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在首次住院同时未给予浅静脉化疗时实施PICC置管,降低感染发生率。②置管位置的选择,肘关节下清晰、粗大的血管,穿刺成功率高,但肘关节活动量大,导致皮肤摩擦、破损几率大,容易发生感染,因此选择肘关节上方的血管较为安全。预先选择的置管位置如发现皮肤感染,或患者处于发热寒战期时不实施置管,选择置管位置或择期置管。由表可以看出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几率较高,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操作,置管室需每天紫外线消毒,穿刺包和PICC导管需严灭菌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措施,降低细菌传播几率。③增加护理工作人员PICC置管操作的培训,提高实施PICC导管置管操作水平,减少血管损伤,置管后密切观察患者置管周围情况,如发现感染及时上报主管医生,并给予恰当准确的治疗措施。
  总之,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较多,发生感染的几率也较大,且肿瘤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自身免疫力不断下降,治疗措施在逐渐加大,容易发生感染,因此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在置管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置管后密切观察置管患者的情况,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90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