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08月-2017年08月,80例本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进行研究,以入院日期单双号为基础,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对照组:开腹手术,观察两组预后效果及临床指标。结果:预后效果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胆总管结石;有效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1
基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快,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愈加广泛,但现阶段临床对腹腔镜术后医源性损伤报道较多,故需重新考量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随机选择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对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研究,现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80例本院(2016年08月-2017年08月)接受胆总管结石进行研究,分为2组(入院日期单双号),即每组40例样本。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6-54岁,平均年龄:45.0±9.0岁;胆总管直径:10.2-12.8mm,平均直径:11.5±1.3mm;病程:3-12月,平均:7.5±4.5月;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4.5±9.5岁;胆总管直径:10.5-1
3.8mm,平均直径:12.0±1.5mm;病程:4-14月,平均:8.0±4.0月;精密、细致分析2组基础资料,均符合研究规定(P>0.05),待家属及患者了解治疗方法、研究目的,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可实施研究。
1.2 方法 研究组: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麻醉,于脐部上缘行1cm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对胆道内具体情况进行探查。术中需密切患者腹腔粘连口腔,若粘连程度较轻,则可实施钝性分离,将肝、十二指肠韧带充分暴露出来,仔细查找并确认胆总管,后切开胆总管前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切口大小,在腹腔镜辅助下取出结石,若术中细小结石进行胆道,需即刻进行冲洗,确保手术效果。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引流管颜色,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对照组:开腹手术,根据患者原手术切口确定入路位置,切开胆道后实施常规探查,引流,若患者结石取净,便可实施1期缝合。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引流管颜色,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分析指标
1.3.1 预后效果评估:术后常见胆瘘、切口感染、胆道狭窄、结石残留等。
1.3.2 临床指标评估:对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计量资料(临床指标)用t、( )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预后效果)以 、%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两组临床指标评估,详见表1。数据显示:实验组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
2.2 预后效果 两组预后效果评估,详见表2。数据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伴有上腹部绞痛、高热、寒战等症状,且好发于胆总管下端,实施手术治疗后由于腹腔内脏器组织出现粘连或结石未完全清除,需再次实施治疗。开腹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故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临床应用率逐渐降低。
研究数据中,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这与苗江雨[2]研究一致。分析:腹腔镜手术实施中不仅避免切开、缝合腹腔壁,缩短手术时间,还降低开腹手术后感染发生率,且对患者机体正常生理结构无不良影响,腹腔镜手术借助腹腔镜于直视下实施治疗,不仅扩张了手术视野,使结石、壞死组织可以完毕暴露,从而实施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效果,且有效避免对周围脏器组织的损伤,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腹腔镜手术实施剥离治疗,操作较轻柔,有效减少手术剥离造成的深部组织损伤,故术中出血量较少,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开腹手术实施过程中对患者生理结构影响较大,且术后疼痛程度较高,故临床应用率逐渐降低。
综合上述,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对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效果有极高价值,值得应用,且实施后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降低,故该方法在胆总管结石中价值得到证实。
参考文献
吴义杰.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0):1158-1159.
苗江雨,郭炳勋,张静等.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02):197-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3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