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治疗中施以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残留血肿量、再次出血情况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e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 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残留血肿量为(9.5±3.4)ml, 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5.6±3.2)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FMA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疾病发展, 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且并未引发严重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2.016
  高血压脑出血与患者脑组织血管破裂存在联系, 急性重症脑出血则是非外伤脑血管严重破裂的形式。临床表现中,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诱发该疾病的主要因素。患者一般长期吸烟及酗酒, 情绪波动程度较大, 此类疾病会对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患者发病后意识逐渐模糊, 部分患者出现高热及呼吸急促等相关症状。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作为急性重症脑出血的一种类型, 受到血压持续增长影响, 血管压力不堪重负, 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为有效控制此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保障患者存活率, 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关键。本研究应用亚低温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 并与对照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征得患者同意, 并签署相关协议后,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 女12例;平均年龄(61.14±5.2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 女15例;平均年龄(62.55±4.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在患者同意及伦理委员会签字下开展。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患者年龄50~80岁, 满足中华医学会脑卒中疾病预防及控制相关标准, 均为突发性意识模糊, 检查过程中, 瞳孔不断缩小, 部分患者出现高热等情况;患者均满足亚低温治疗标准, 可展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患者体型及营养情况一般, 并无明显落差。
  1. 2. 2 排除标准 患者及家属配合度较低, 药物过敏及耐药性差;患者具有脑部亚低温治疗禁忌证, 无法行颅脑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患者凝血功能先天性异常, 在入院后观察到凝血功能在药物干预下无法有效调整;患者存在精神障碍, 无法展开正常交流。
  1. 3 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 治疗方案包括血压控制及脱水降颅压、并发症预防等措施[1]。对照组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手术中, 在CT引导下定位, 观察血肿状态及体积相关参数, 对患者穿刺部位的周围做好消毒工作, 为顺利麻醉奠定基础。观察患者脑部功能区, 所有操作需规避功能区, 患者脑部CT检测出最宽范围的端点作为微创穿刺位置。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与电钻进行连接, 钻孔并穿透硬膜后, 拔出电钻及针芯, 采用塑料引流管介入患者血肿层, 对帽盖进行封堵[2]。导管与注射器连接后吸取患者血肿内容物, 开启帽盖后与血肿粉碎器连接, 利用事先准备的冲洗液, 将4 ml冲洗液注入血肿腔内进行冲洗, 当引流液血量占血肿内容物≥70%为手术成功。撤离血肿粉碎器后, 管路连接引流袋开启引流管, 对患者穿刺位置进行包扎,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整体流程结束[3]。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4]。将ZLJ-2000颅脑降温抢救综合治疗仪作为治疗仪器, 在亚低温治疗中患者头部固定在指定位置, 利用欧姆龙E5AK温度表观察患者高热程度, 头皮周围温度保持在15℃左右, 腋温及肛温保持在35℃和34℃左右, 病情稳定后逐渐复温, 复温速度保持在1℃/4 h。治疗期间患者需做好自身的卫生清洁工作, 禁止吸烟及酗酒, 所食用的食品保持清淡, 忌辛辣、油腻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将60 d作为患者观察周期[5]。
  1. 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残留血肿量、再次出血情况及治疗前后NIHSS、FMA评分。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入院时的症状消失, 各项体征指标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入院时的体征缓解, 疾病症状改善, 各项指标趨于正常;有效:患者入院时的症状减轻, 患者各项指标相比治疗前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入院时的症状及体征等并未发生明显改善, 一定几率患者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FMA评分:典型运动功能障碍为50~84分;中度运动功能障碍为85~95分;轻度运动功能障碍为96~99分;运动功能正常为100分。患者所获得分值高表示运动功能良好。NIHSS评分:分值总计42分, 分值越低, 患者神经功能越好。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残留血肿量及再次出血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残留血肿量为(9.5±3.4)ml, 少于对照组患者的(25.6±
  3.2)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出血4例, 再次出血率为10.0%;对照组再次出血12例, 再次出血率为30.0%, 观察组患者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及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为(11.5±2.4)分, FMA评分为(27.5±10.2)分;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为(6.5±
  2.4)分, FMA评分为(35.5±8.6)分。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11.5±2.5)分, FMA评分为(27.4±10.1)分;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5±1.4)分, FMA评分为(64.5±18.4)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FMA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作为临床常见疾病, 表现为患者脑部组织发生非外伤性实质血管破裂, 此类疾病发病人群多数为老年患者, 疾病具有突发性, 患者在疾病突发中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 后遗症严重威胁生活质量[6]。急性重症脑出血作为典型中的典型, 临床需引起高度关注。患者发病原因与长久存在高血压及高血脂、高血糖等存在联系。若患者患有高血压, 则容易诱发高血压脑出血, 多数研究表示, 血压持续增加及情绪波动剧烈、运动量过大等容易导致疾病发生。多数幸存人员治疗后, 往往会产生语言功能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 采取科学及有效的治疗方式, 对控制患者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7-9]。患者在早期施以有效治疗对减轻患者伤残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清除血肿速度快, 效果显著。联合亚低温治疗方式, 可进一步体现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 高于对照组的7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残留血肿量为(9.5±3.4)ml, 少于對照组患者的(25.6±3.2)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出血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FMA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治疗中, 施以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 有利于改善患者疾病状态, 优于传统单一治疗方法[10]。但所纳入的患者具有一定限制, 比如需满足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标准及亚低温治疗标准, 整体治疗过程还需因人而异。国外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治疗中, 治疗方法更加成熟, 治疗效果更高, 患者预后得以改善。国内针对此类疾病, 在研究中还需关注患者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不断减少患者残余血肿, 使患者再次出血率降低, 为患者预后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亚低温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疾病发展, 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且并未引发严重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成之奇, 邓朋, 刘华.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神经细胞损伤因子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 38(2):871-875.
  [2] 王银玲, 徐文婷, 林马飞, 等. 老年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辅助应用颅内压监测对二次伤害的预防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13):3095-3097.
  [3] 张文超, 杨雪辉, 郭昊, 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最佳时机分析. 山东医药, 2017, 57(20):92-95.
  [4] 陈荣彬, 魏嘉良, 董艳, 等. 开颅血肿清除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7, 38(4):515-519.
  [5] 孟晓峰, 史保中, 乔鹏, 等.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3):569-572.
  [6] 岳景齐, 钟志坚, 孙海鹰, 等. 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22):6465-6467.
  [7] 陈其钻, 陈谦学, 郭振涛, 等. 微创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Meta分析.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3, 20(1):30-33.
  [8] 于元英, 刘敏, 周辉杰, 等. 超早期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1):2891-2894.
  [9] 王承辉, 阮海林, 何嗣华, 等. 出诊现场联合应用小剂量甘露醇与纳络酮对高血压性急性脑出血重症患者血压及GCS评分的影响.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2):2246-2248.
  [10] 欧明亮. 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98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5):861-862.
  [收稿日期:2019-06-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45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