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优化护理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按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 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1.22±0.35)分、ADL评分(85.32±2.1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9.41±3.34)、(68.38±2.4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3%低于对照组的2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管理, 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优化护理管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生活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77
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 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文献报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65%~80%[1], 具有较高病死率, 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疾病。近年来, 随着溶栓治疗、卒中单元规范化治疗的不断发展, 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不断下降, 然而致残率、复发率仍较高, 多数患者伴随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等, 生活质量下降[2]。若患者二次发病, 病情将会进一步加重, 因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中给予护理管理尤为重要。本院静脉溶栓治疗在急诊科进行, 溶栓完毕行磁共振(MR)检查后入住神经内科。此次研究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 分组对比探究优化护理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8∶14;年龄最大86岁, 最小41岁, 平均年龄(60.14±8.62)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7∶13, 年龄最大84岁, 最小42岁, 平均年龄(60.21±7.9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诊断及检查均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符合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病分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3];②行静脉溶栓治疗;③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史、检查记录等资料完善, 检查前均告知患者, 患者已了解且同意加入研究, 签订知情同意书, 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排除标准:①经诊断合并心肝肾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②神志不清或精神障碍患者。
1. 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安置普通病房、常规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护理。观察组给予优化护理管理, 具体如下:①病房安置。安置患者到监护病房, 实行24 h专人护理, 安排家属每天探视一次, 避免家属或其他人影响到患者情绪。指导患者保持绝对卧床, 安静休息。②血压监测。持续心电监护,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24 h内血压监测≥30次, 即溶栓治疗开始后前2 h监测, 1次/15 min, 其后22 h的监测, 1次/60 min, 若患者血压>185/110 mm Hg(1 mm Hg=0.133 kPa), 及时报告医生, 并遵医嘱给予降压治疗。便秘者及时通便处理, 避免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因素。③心理護理。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全面评估, 结合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 在护理工作期间关注患者情绪变化, 并结合心理变化对护理对策做出相应的调整, 针对严重心理障碍患者行积极心理干预。建立良好沟通关系。对患者实施一对一心理疏导,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主动询问患者,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心声, 提升治疗依从性。④进食安全管理。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等全面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根据评定结果指导家属准备适当稠度的食物。饮食以低脂低盐为主,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骨头等坚硬食物。家属送来的食物, 由护士评价为恰当后, 根据患者的自理能力给予喂食或指导患者自行进食。提升进食安全性, 预防误吸及牙龈出血。⑤预防并发症护理管理。出血是静脉溶栓治疗的最常见的并发症, 严密监测患者有无颅内出血、牙龈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皮下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主动询问患者有无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等, 以及时发现脑出血征兆;给予口腔护理, 避免刷牙不当引起牙龈出血;观察排尿情况, 出现尿潴留及时予诱导排尿, 如: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等, 并给予屏风遮挡, 以减轻患者的紧张, 尽量避免留置尿管。注意观察尿液颜色, 如出现血性尿液及时报告医生并送检。⑥减少穿刺次数, 静脉输液选择比较粗、直、大的血管, 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拔针需延长按压时间, 避免在刚拔针的肢体测量血压, 拔针后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⑦动态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溶栓后2 h, q1h×6h, 其后q3h×18h, 进行NHISS评分, 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⑧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指导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梳头、穿脱衣服、进食等。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NIHSS评分范围为0~42分, 分值越高, 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4]。ADL评分参照《日常生活活动评分量表》, 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 最高分值为100分, 分值越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越好[5]。②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6]。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对比
护理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所改善, 且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发生牙龈出血1例、皮下出血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颅内出血2例、牙龈出血2例、泌尿系出血1例、皮下出血2例、误吸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为脑血管狭窄或堵塞引起的组织缺血性损害, 危及患者生命, 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症, 轻则偏瘫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重则危及生命、家破人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同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临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强调早期血管再通, 通过血液再灌注, 减轻继发性神经损伤。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推荐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案, 其通过使用药物将阻塞血管的血栓溶解, 从而让血管再通、脑部血流恢复[7]。溶栓的目标是让阻塞的血管再通, 并有可能恢复或改善受累区域的血流状况, 是目前缺血性卒中非常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 且受到了国内外指南的一致推荐。溶栓治疗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发病时间窗, 而且与临床护理干预息息相关[8]。优化临床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治疗效果、增强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静脉溶栓操作简单, 实则风险巨大, 其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患者溶栓前的评估、治疗中对突发情况的预判和处理、术中和术后监护, 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步步精心。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病情予以全面评估, 加强心理疏导及护理, 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 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压指标, 防止高血压的发生[9]。溶栓治疗中收缩压升高会对动脉内皮细胞产生损伤, 破坏血管壁完整性, 增强血管通透性, 增加出血发生率。观察组给予安置监护病房, 设专人护理, 有利于患者安静休息, 避免情绪激动引起血压升高。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休息与饮食, 对于康复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要具備高度责任心, 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氛围, 加强饮食指导及安全性评估,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0]。观察组均能采用前瞻性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予口腔护理代替刷牙、避免进食坚硬食物防止牙龈出血;保持小便通畅, 尿潴留给予诱导排尿, 避免插尿管引起尿道出血;减少穿刺次数及做好穿刺口的护理防止皮下出血, 通过系统的吞咽功能评估, 做好食物的评价, 指导安全进食, 预防误吸的发生;早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改变患者依赖家人照顾的观念, 有利于早日康复, 增强治疗信心。本次研究结果发现,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显著改善, 且优于对照组(P<0.05), 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体现了优化护理管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给予其优化护理管理, 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路径,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增强预后, 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群, 张卫, 陈长春, 等.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机械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7, 21(6):492-494.
[2] 包品, 宫玉霞. 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研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15(9):25-28.
[3] 王爱霞, 郭园丽, 郭丽娜, 等. 追踪方法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 24(29):3540-3543.
[4] 张宏宇, 华静, 杨雪芬, 等. 基于流程控制急诊溶栓时间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17):1346-1348.
[5] 郭丽娜, 刘延锦, 王爱霞, 等. 标准化护理协作流程对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时间延迟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8, 39(17):148-149.
[6] 蒋陈晓, 仝瀚文, 王军, 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症状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8, 24(6):158-159.
[7] 王自然, 崔言森, 赵广健, 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中的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 2019, 24(22):155-157.
[8] 王玮, 李悦, 徐霁华, 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2(6):618-621.
[9] 徐琴, 黄蔚萍, 王飞, 等. 团队工作模式在急诊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 21(2):129-132.
[10] 王耀辉, 张重阳, 孙伟, 等. 基于急救医疗服务的院前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门-针时间的影响.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30(7):667-670.
[收稿日期:2019-12-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28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