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高職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采用BOPPPS教学模型,并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在前测、参与式学习等教学环节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学生持续关注课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文中以其在“先秦诸子散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例,说明了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古代文学;BOPPPS教学模型;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I206.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3-015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3.075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其中,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所培养的是具有综合素质,能适应多科教学需要的小学教师。古代文学课程是该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打造古代文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充分重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
  1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情况概述
  古代文学课程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学好这门课对学生教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学作品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不理想,总体而言,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近年来,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国内民办高等教育迅猛发展。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间生源竞争压力不断加大。这些因素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产生了一定影响。大部分高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阅读古文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存在畏难情绪。
  2)教学内容庞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模式单一。古代文学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知识点众多,部分学习内容和实践课有一定难度。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课程众多且重技能训练的教学实际,使得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时间大大缩短。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采用的仍是讲授法为主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这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资源、技术支持有待加强。目前,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主要包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专业功底扎实的新教师两类。前者比较传统,对信息化技术等新兴教学手段了解有限,后者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此外,虽然古代文学课程的相关资源十分丰富,但学生的辨别、学习能力有限,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对该专业学生的适用性不强。
  为了解决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加强训练、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小学教育专业是我校师范学院的重点专业,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为了使两门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校教学团队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古汉语与文学基础”课程,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定位,并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整合,古汉语与文学基础教材已投入使用,目前,学生反应良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自己授课的6个班级中,选择其中2个,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一学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作为一名教授古代文学及古代汉语的一线教师,笔者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两性一度”的金课,笔者在2个班采用了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BOPPPS教学模型
  BOPPPS教学模型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强调学生的参与式互动和反馈,通过导言(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教学环节,实现有效教学。其中,目标是从学生出发,所制定的明确、可达成、可测量的学习目标;参与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完成课程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类似的教学环节,但BOPPPS教学模型关注可达成的教学目标,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他们的积极参与过程。
  2)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结合网络在线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优势的教学模式。它不只是多种教学形式的简单混合,也不是两种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网络在线学习和传统课堂教学的相互结合与补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加他们的参与度,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托超星等网络教学平台,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将前测、参与式学习等教学环节设置在互联网环境中进行,实现有效的监控和反馈;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学生持续关注课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先秦诸子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1)导入
  罗列部分经典语句供学生回顾其出处,引导她们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先秦散文作品,进而明确先秦散文有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类,本单元将要学习的是先秦诸子散文。   (2)教学目标
  通过PPT将教学目标清楚地传达给学生,与她们订立学习契约。
  知识目标:了解诸子散文产生的背景和影响,掌握“九流十家”的具体内涵、诸子散文的特征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
  能力目标:培养、锻炼学生分析、概括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使他们积极自信地陈述自己的见解、观点和主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他们体会儒墨道法四家的主要思想,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3)前测
  笔者根据诸子散文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先秦诸子及其代表作等内容,整理出一份小测试,在开始学习之前,将它上传至超星学习通上的相关班级内,根据学生答题的时间先后及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分数,了解学生的前备知识及兴趣、能力。通过查看测试结果,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诸子散文产生的背景,他们大多只熟悉儒墨道法这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和经典作品。
  (4)参与式学习
  首先,课前向学生推送介绍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明确诸子散文产生的背景,课堂上教师进行补充概括。其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若干问题,在上课过程中,将其发布在班级里,通过选人、抢答等方式,由学生回答,并根据回答进行整理概括和重点讲解,向学生推送相关资料以供补充学习。其中,对于诸子散文的特征、诸子散文的发展阶段这两个任务,则采取限时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学生讨论时,教师于学生中间进行适度引导。最后教师将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相关资料、视频上传至班级资料,供学生学习,督促她们完成后续问题,并让各小组学生从儒墨道法四家中任选其一,于下次课进行汇报展示,教师上传部分资料以供参考。每组学生展示完毕后,提供1—2个提问机会,进行生问生答,教师根据所制定的作业汇报评分规则,从内容、形式、表达、用时等方面进行点评、打分,鼓励学生加强合作,表达见解。
  (5)后测
  结合学生的前测情况及课堂表现,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问题,并进行适度拓展延伸,将其作为课后测试,设置答题时间,让学生作答。通过查看学生答题情况,了解她们的学习效果。此外,发布社会热点——《我不是药神》、高铁“霸座”事件,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引导她们将诸子思想融入生活,学以致用。
  (6)总结
  一方面,让各小组课后集体绘制思维导图,将整理的视频和最后成果上传至网络平台,由同学匿名点评。另一方面,教师将PPT课件以及总结的课堂内容、整合的学习要点上传至班级资料,供学生补充学习,并对学生的拓展给予充分的肯定。
  4)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虽然,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生与实施传统线下教学的学生相比,前者的期末成绩并未完全超过后者,但是前者对知识的记忆时间更长,在实践课上的成绩总体高于后者。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学生总体评价良好。采用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她们更好地自觉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海艳.论高职高专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河北职业教育,2009,5(9).
  [2]敖思芬,金木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浅议[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2(1).
  [3]张建勋,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6(11).
  [4]王金旭,朱正伟,李茂国.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意义与实施要求[J].高等建筑教育,2018(4).
  [5]杨娜,刘宝华.混合式BOPPPS教学模式的提出及在实践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4).
  [6]于东新,张小侠.基于中国数字大学城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改实践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6(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09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