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分析了安康市的自然环境、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做优做强富硒产业、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等对策,以期为陕南地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循环农业;自然环境;现状;问题;对策;陕西安康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226-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statu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Ankang City,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cology, making the selenium industry better and stronger, and implementing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in the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Key words circular agriculture; natural environment; status; problem; countermeasure; Ankang Shaanxi
循环农业是基于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应用而产生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1]。其发展路径是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2],通过建立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平衡机制,达到资源消耗减量、物资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3]。发展循环农业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地处秦巴山区、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涵养区,也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川陕革命老区,全市10个县区都是贫困县,其中有4个深度贫困县,面临着实现人民脱贫致富与保护汉江水源的双重任务。本文针对安康市的农业生产特点,探讨如何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发展循环农业,坚持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益并重,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并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三赢”。
1 安康市自然环境与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1.1 安康市自然环境特征
陕西省可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从表1可以看出,与关中的西安、陕北的榆林相比,安康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市海拔在170~2 965 m,地形条件复杂,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自然环境的垂直分布特点鲜明。山地海拔差异悬殊,地貌复杂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资源3 000种,经济植物2 000余种,有“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安康是全国目前发现仅有的几个富硒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地域面积最大、硒资源最丰富、硒浓度适中且最易开发利用的富硒区域[4]。市域内水资源丰富,是全省水资源的富集区,汉江径内流长340 km,流域面积5 km2以上的河流有941条,水资源总量252.29亿m3。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1.2 安康市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1.2.1 传统农业优势不明显。从表2可以看出,安康市总面积2.34万km2,占全省的11.38%,但常用耕地面积仅占全省的6.41%,山地占92.5%;而占全省9.91%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产量却只占全省的6.14%。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6.65%,说明与全省相比,安康市土地产出率低,大宗作物比较效益不高。
1.2.2 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虽然安康市大宗粮食作物在全省占比较小,但安康市地貌复杂、物种丰富,特别适合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安康市深入推进农业结构供给侧改革,做优特色高效农业,坚持把发展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五大富硒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决胜脱贫攻坚的拳头产业,通过持续发展,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呈现整体加快态势。2018年全市有茶园5.12万hm2、桑园1.32万hm2,水产养殖面积1.48万hm2,生猪出栏184.78万头。从表3可以看出,2018年安康市茶叶产量2.48万t,占全省的34.93%;水产品4.14万t,占全省的22.4%,特别是蚕茧产量达6 537 t,占全省的87.72%。魔芋产业规模位居陕西省第一,茶叶、核桃、渔业产值位居陕西省第二,蚕桑、烤烟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了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的特色农业产业。 1.2.3 循环农业模式初具规模。安康市按照“产业支撑、园区承载、龙头引领、品牌提效、改革驱动”的思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现代农业。畜牧产业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标准化创建为载体,大力推广“猪沼园”循环模式、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和绿色养殖为主的健康养殖。粮油生产按照“扩薯增油”“稳稻增玉”的思路,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特色粮油作物单产水平。同时,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农业园区、种植大户通过农牧对接、种养平衡,形成了一批“源头减量控害、过程清洁生产、终端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园区。总体来看,安康市立足特殊的市情,按照陕南循环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逐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循环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循环开发、链条循环延伸的农业产业体系。
2 安康市循环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对发展循环农业的认识还不够
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表现,既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化利用,又注重产业的深度融合,甚至跨区域、跨行业的分工合作。从目前安康市农业产业发展来看,整体上还处在循环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对循环农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有关部门对发展循环农业的宣传引导力度不够,农民对其相关技术和知识的了解水平有限。同时,从发展目标来看,更加注重农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而对于减少资源消耗、推进绿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物减控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重视程度不够。
2.2 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
安康市由于地处山区,土地资源以林地、山地为主,且布局分散,既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又不利于土地流转集中经营。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近年来发展了一批合作社、种植大户、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流转了较多土地,但难以实行机械化生产,仍以传统耕作为主。2018年,安康市第一产业产值222.09亿元,占生产总产值的比重为15.59%。安康市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少,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
2.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低
2018年,安康市农用化肥使用折纯量11.04万t,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3 096 t,且这2项指标有增加趋势。化肥、塑料薄膜的过量投入将污染土壤地力,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部分农民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浪费了秸秆大量的能量和矿物盐类,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总体来看,在安康市循环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转化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利用率低,离集约化、规模化利用尚有一定差距。
3 安康市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
3.1 树立循环农业发展理念
坚持“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5],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用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安康市循环农业发展。一方面,要立足安康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农业的成功经验,研究和制定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相关部门、企业、农户共同推进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循环农业发展政策,加快转变农村经济主体生产经营理念,树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消费观念,倡导绿色、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3.2 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加快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態渔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产业布局生态化,以生态化种养、循环化发展为重点,农业种养业向非开发区的山上、林下布局,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抓好治土、治水、治肥、治药、治添加剂的“五治”工程,防治面源污染。以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重点,严格保护耕地质量,积极开发利用有机肥料,防止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进入土壤。加快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应用高效环保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此外,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技术,使用高效、低毒、环保型的化学药剂和生物农药,以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污染。
3.3 做优做强生态友好型的富硒产业
安康市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区,2019年全市富硒食品产值550亿元,连续6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思路,把富硒产业作为生态友好型的首位产业和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持续抓好基地建设、企业培育、品牌打造等,推动五大富硒产业发展。
3.3.1 富硒茶。完善安康市富硒茶叶种植、加工标准化技术体系,以“陕茶一号”为核心品种,以紫阳、平利、汉滨、岚皋为中心区域,加大现代富硒茶示范园建设力度,确保县、镇、村良种繁育体系全覆盖,提升百万亩茶叶基地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3.3.2 富硒畜牧。抢抓国家生猪产业政策扶持机遇,依托安康阳晨集团,建设畜牧产业联盟示范园,推广“安康富硒猪肉”生产标准体系。重点推广“猪沼菜”“猪沼茶”“猪沼果”等“猪沼园”种养结合循环模式,不断延伸畜牧产业链条。
3.3.3 富硒魔芋。推行魔芋标准化种植,建设岚皋、紫阳、旬阳、汉滨、汉阴等核心种源基地,不断完善加工和销售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开展病害攻关、新品开发、标准制定、品牌打造、市场开拓等工作,占领行业制高点。
3.3.4 富硒渔业。依托安康富硒、优质的水资源,大力推广大水面、高山冷水鱼、稻鱼综合种养和工厂化水循环养殖,突出滤食性良种繁育,建设市、县级良种繁育示范园,推进生态渔业转型升级。
3.3.5 富硒核桃。大力推广串串、紫仁、米核桃等地方良种,加快核桃基地、标准化示范园和良种繁育示范园建设,加强科技创新、龙头培育、品牌打造,提高产品加工技术含量、工艺水平,提高附加值。
3.4 实施资源综合利用
大力构建产业循环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循环开发、链条循环延伸的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严格执行农作物秸秆禁烧制度,推动农作物秸秆向生物质肥料、饲料等综合利用转变。深入实施农村沼气工程,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畜禽污水等转化为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源。加快建立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农膜等集中回收处理机制,促进农业投入品及包装物回收处理,防止对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4 参考文献
[1] 张玲玲.对中国陕北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研究[J].世界农业,2015(10):225-230.
[2] 金涌,冯之浚,陈定江.循环经济:理念与创新[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3(7):4-9.
[3] 叶祝女.环太湖地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54-56.
[4] 崔用慧,唐德剑,解松峰.安康市富硒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康学院学报,2014,26(3):86-90.
[5] 李勇.安康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7):92-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14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