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裴朝霞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信息技术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都要创新。近几年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其中“任务驱动法”最受大家的推崇,认为其比较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它不但改变了教师教的模式,也改变了学生学的模式。而且许多版本信息技术课本也逐渐改变了其书写方式,将过去的单纯的介绍操作方法改为了将知识蕴涵在任务之中。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一直在使用这种方法。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自己对“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也有了一些认识,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指将知识隐含在一个或者几个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技能。我认为“任务驱动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来完成教学内容;而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明确学习内容,能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会操作的方法。
一、选择“任务驱动法”的原因
首先: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学科,它的知识不像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课本知识多数为计算机操作,它没有理论性可言。不需要太多的理解、分析。比如说在word中设置段落格式,它没有其实现的理论,只有实现的方法。如果直接讲解设置段落格式从“格式菜单”选择“段落”进行设置,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放在一个任务中,比如说为了美化一篇文章我们需要调整文章的对齐方式、行间距等。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很自然很形象的讲解了教学内容。
其次:“任务驱动法”能够实现新课标理念。在新课标中信息技术要求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的培养。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利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的具体实施过程
1、教师提出任务,讲解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
2、教师给出学生相似任务。
3、学生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4、教师适时讲解解决任务中遇到的新问题。
5、学生实践,完成任务,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6、教师检验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做总结。
三、“任务驱动法”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任务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如果任务的内容过于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情境,比如在讲解Excel中数据的处理环节,可以用某个班的成绩表来做任务,要求学生计算出总分、名次等数据。
2、任务需要有层次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发展的极度不平衡,我校学生信息技术入学水平具有极大差异,可以说是各学科中最明显的。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吃饱,基础差的学生吃好,就必须在任务的设计上下功夫,任务要有层次性,分为一般任务和个性任务两部分。比如在word中讲解查找替换,一般任务可以给出几个名词让查找替换,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思考如何删除文章中所有的某个词组。
3、任务要具体
虽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如果任务过于泛泛的话,学生会感到无处下手。
4、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中,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都是零散的,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所以教师应当在一个课时或者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建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使得知识结构化,整体化。
5、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
如果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得不到肯定,或者总是完不成任务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在总结阶段要给予那些完成结果优秀的同学寓于肯定,而那些经常完不成任务的同学在鼓励的同时也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肯定,毕竟学生的基础不同,完成任务的程度自然不会相同。只要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教师都要尽可能的予以肯定。
6、要适当的添加一些协作学习的任务
可以通过将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来完成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并且在相互的交流中学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
总之,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仔细推敲每一个环节,使得能够通过任务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们在“学中做,做中学”,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完成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应该唯“任务”是瞻,不管讲什么内容都要用任务驱动法,有的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 》电子工业出版社 杨威 史春秀 巩进生编著
2 《信息技术》河北教育出版社 张立新编著
3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34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