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导学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将导学案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之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導学案的相关概念,并对导学案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加以介绍,旨在提升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导学案是以教师的集体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材料,是用来帮助学生自学的优秀材料。在师生共同协作之中,导学案会得到最佳的利用效果。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一个明确的教学方式,为此,如何将导学案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导学案的理论
  导学案,顾名思义,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设计材料。导学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南针”,在帮助学生进行自习的同时,还能分层次地展开教学:跟不上当前教学速度的学生也能根据导学案的提示与帮助,完成一定程度的自学与知识的巩固。可以说,导学案的出现,一改传统教学中流程过快和学生掉队后难以跟上的问题,将学习转变为一个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自由的过程,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展开自学,并在自学与合作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
  导学案是一种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教学产物。导学案是实践教育的集大成制作,是为了让学生达成一定程度的目标,而设计的便于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教学合一方案。这种教学方案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教师的集体讨论或个人研究设计后与学生共同参与,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还要敦促学生以合作或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设计。
  导学案的重点在于“师生合作”,教师与学生在导学案教学中达成了统一的目标——共同学习,完成教学目的。学生要利用教师的导学案尝试独立或利用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指定的教学目标。导学案的出现,使其作为继教案与学案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模式。
  二、导学案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课前导学案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过程。一为教师的导学案设计过程,二为学生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要将教学资源加以拓展。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备课时,首先要熟悉教材,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方便了解整个教学过程的大致脉络,将教材中的每节课加以分类,并根据其重要性来排序,将重点与难点排列出来。在课前备课时,还要考虑如何能让学生达预计的教学目标,并详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跟随自己的引导,稳定提升学习成绩。
  教师在明确教学内容后,需要对学生进行详细分析,分析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学习动机、偏好、个人性格、家庭情况等。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学生是否接触过电脑和信息技术有明显关联。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原因,从未接触过电脑,会很难接受教学过程。因此,分析学生可以从其基础知识、情感接受程度与学习特征三个方面入手,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在完成导学案的编篡后,学生便可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自习。在自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的教学安排独立进行知识的预习。比如,在教师将《认识Word》的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后,学生就可以按照导学案中制定的教学方式,利用自家电脑中安装的Word软件,熟悉基本界面与基础操作过程,没有电脑的学生也能根据导学案中特有的图片等,简单熟悉界面模式,教师在上课时再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抽查,以掌握其预习情况,这样就能大幅节省教学时间,以便快速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课上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在上课时,导学案的应用方法与其目标及教学过程有关。在导学案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课上需要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掌握哪些技巧。设计教学目标时可明确以下三点:对目标的陈述过程、目标设计的层次性及三维目标的呈现,导学案作为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的教学设计,其重点还在于学生。导学案的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因此,设计导学案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展开设计。
  学习过程作为引导学生科学分配学习时间的一种设计形式,也是导学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导学案的设计目的是引发学生思考,因此多,数导学案都将知识点进行了问题化,将学习过程问题化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基本要素,学生在利用导学案展开学习时,能够自发地进行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将知识点问题化,学生可以省去总结问题的时间,直接利用导学案中涵盖程度更高、提问方式更简练的问题,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以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
  在课上应用导学案,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课堂评价过程。课堂评价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传统教学的评价过程更倾向于对结果的评价,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设立多方面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上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和创新思维进行评价。比如,在教师要求学生制作word电子小报时,不能只对学生电子小报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其制作过程中运用的技巧进行评价。有些学生虽然电子小报做得很快,但其中的内容枯燥没有新意;有些学生的电子小报虽然内容也不好,但其中添加了图片、艺术字、自选图形等,图文混排效果的合理使用使其在有限的篇幅中大幅提升了版面的美观度。教师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优点,合理评价其作品完成情况,发掘其优点与闪光点,在这个过程中,既能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色,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能够为日后的教学改良提供有力的先决条件。
  (三)课后导学案的应用策略
  导学案的课后应用,是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查缺补漏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根据导学案的特点,学生能够将其作为学习中的“地图”,跟着导学案的思考方法逐步解决学科问题,同时还可以将自己的思考过程以注解的方式用红笔进行批注,让导学案成为专属于学生自身的纠错目录,并完成对问题的反思过程。同样,导学案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注解和反思内容,可以将其装订成册,以便日后复习。
  课后导学案的应用过程多半不在教师的监督之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并让学生学习到足够的知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的过程包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过程是一个提升学生思维灵活程度的过程,而合作学习过程则是一个学生间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作为同龄人,学生之间有共同的话题和相似的思考方式,因此,在学生以导学案为学习基础的共同交流中,能够用对方也能听懂的方式来解释教学中的难点,高效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若是学习中出现了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则需要教师介入,教师能帮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和突破点,引导其思维方式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以解决问题。
  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有人进行监督。然而在放学后,教师无法时刻监视学生的动向,因此,需要学生家长参与到这个环节中。教师可利用微信、QQ等交流软件与家长沟通,明确课后教学目标,帮助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鼓励与教育,这样一来,既能提升亲子关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所谓一举多得。
  结束语
  在将导学案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为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导学案,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利用导学案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梅香.高中信息技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3):149-150
  [2]葛令娟.导学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1):64-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9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