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学生年龄较小,如果加以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农村的寄宿制小学,学生远离父母,因此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负起责任。在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时应当有效引导,循序渐进,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并且积极联系家长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卫生习惯
习惯对人的行为有着引导和规范作用,良好的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个人卫生是每个人都应当注意的,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能给其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是在农村的寄宿制小学,多数学生脱离父母的管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可能造成一些卫生疾病,还可能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产生影响。而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地方,应当由老师和学校担负起责任,引导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初步培养卫生习惯
小学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不同,如果是同一套要求標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纪以及性格特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卫生习惯要求。刚进入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可能会存在多方面的不适应,教师要耐心引导,告知学生按时作息,勤换衣服,保持宿舍干净整洁等。同时还要鼓励同宿舍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监督,让大家生活在更好的环境下。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要提醒他们加强自我约束,保持服装得体,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校园生活,为低年级的学生做表率。
二、反复训练强化卫生习惯
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强化养成的。因此想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应当不断强调,反复训练。良好习惯需要自制力的参与,而小学生自制力普遍较弱,因此需要有老师和学校的监督,才能保障效果。老师应当定时检查学生宿舍卫生,并且要求宿舍做好卫生清扫记录,一段时间后进行卫生总结,要求学生进行叠被子、整理宿舍的比赛,对表现良好的学习予以鼓励,提升学生保持卫生习惯的动力。表现不出色的学生也应当予以鼓励,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再接再厉,在下次有良好的表现。学校可以成立少先队监督小组,定时对学生进行进行检查,配合教师一起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较差的环境下,学生是无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生活在干净清洁的校园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让学生树立卫生习惯意识。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文化橱窗、固定标语等向学生宣传,随时随地让学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学生感受良好的卫生氛围,也会舍弃浪费粮食、乱扔垃圾等陋习。
四、深化卫生习惯意识
想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需要学生在思想上认同,然后才能将此转化为日常行为。学校可以将个人卫生习惯与学校环境联系起来,积极开展校园大扫除等活动,由老师引导学生自觉实践学校的卫生活动,表现良好的班级可以获得卫生班级的称号,以荣誉感提升学生的卫生习惯意识。同时学校展开卫生宿舍评比活动,通过各种与卫生有关的活动来深化学生的主观意识。最终将意识转化为行为,老师与卫生委员定期对学生卫生进行逐个检查,消除部分学生的侥幸心理。通过深入细致的检查,可以让学生的卫生意识不断被强化,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中,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积极与家长交流沟通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但是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讲,父母在外工作,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参与。因此老师要发挥中间人的作用,积极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卫生习惯培养中来。通过和家长的联系沟通,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老师也可以从家长口中得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家长的参与,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卫生习惯。学校可以创建交流平台,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共同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应当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让家长谈自己对于卫生习惯的看法,从而不断强化家长的意识。同时让家长做好表率,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形象。
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来讲,缺少家长的引导,所以会存在多种卫生陋习。而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地方,老师和学校应当担负起培养学生卫生习惯的责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意识,并且将之转化为行为实践。老师和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同时还要积极联系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在多方面的努力下,让卫生意识转变为学生的内在意识,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涛.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 甘肃教育,2018(16):39.
[2]黄亚阳,马迎华,李恬静,周佳,宋娟,李效鹏,张冰.我国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对学校卫生条件需求[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4):623-627.
[3]刘紫剑.浅谈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卫生习惯培养[J]. 才智,2014(16):161.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8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