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学生内驱力 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心理学上这样定义内驱力,“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学生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由此可见,要让学生形成内驱力,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其产生学习需要。因此高中物理课堂要还给学生,让其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碰撞,通过观察现象、主动思考、勇于质疑、教师引导,同伴帮助等,在课堂上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惊异和喜悦,紧缩的双眉得以舒展。只有经常在课堂上有这种积极的体验,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自觉,物理的课堂教学才会变得高效。
  关键词:学生;物理;课堂
  一、 培养求异思维能力,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源泉
  求异思维是指个体对某一事物和现象长短利弊的评判,要求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断形成自己的见解。求异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指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通过主动探索、研究,提出自己所发现的、有价值的观点,同时对某些信息提出质疑和大胆的猜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民主、和谐、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强化、鼓励学生“提问”意识和“质疑”意识。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教师要在质疑诱导上下功夫,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在不疑之处质疑,学生则要在深思“顿悟”上显本领。当然产生的想法并不一定要求正确,而是要激发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现象)采取不同的认识。对那些已成定论的东西和规律产生怀疑,往往是促进科学家的新发现和发明。伽利略用重球与轻球连接的落体运动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提出了质疑,提出了“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的结论”;卢瑟福通过α粒子的散射实验对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产生怀疑,进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学说;由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大胆猜想光是不连续的,而是由一份份的光子组成的,提出了光子说,从而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牛顿由“地球吸引苹果落地”猜想到星体间也存在引力,进而猜想“任何两个物体间都有引力”,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由此描绘了人造卫星的宏伟蓝图;瓦特看水开壶盖跳动生疑,创造发明了蒸汽机。可见无疑不思,无思不悟,无悟不进。通过物理学家们发现物理规律的历程,让学生们体悟物理学家们也是在质疑中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从而逐步解决问题。
  二、 加强学法指导,寓情于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高中物理很难学,这是很多老师、学生、家长得到的共识。其实有些孩子可能进入高中之前就听到了大量的关于高中物理难学这样的信息,导致学习高中物理时还没开始学,已经产生了畏难心理。物理不是无情物,寓情于理更成功。学生对待物理学习往往只知道公式、定律,对概念缺乏深层的理解或对公式、定律的应用条件不知来龙去脉,翻教科书的目的最多就是找公式、例题、定律。我们的对策是:在课前,老师给学生一个要求明确的提纲来指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与难点,知道物理规律怎样得来,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及数学表达式,明确物理公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单位及公式的物理含义,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物理规律的应用。再结合新课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规律的应用条件,并联系生活实际,从中去学习概括、归纳、推理等方法。我们老师就是在学生认知有难度的地方想办法给学生搭起脚手架,使学生能顺利突破学习的难点,鼓励其学习物理的信心。
  学生在课堂听课、记笔记、复习巩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方法偏差:听课、记笔记总是顾此失彼,做作业总是离不开笔记本,复习只会简单地阅读课本、做题目。我们的对策是在课堂上老师渗透一定的学法指导:在听课方面,指导学生听课时应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有重点地听。而对于记笔记问题,要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应以听课、思考为主,记笔记为辅。并且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把握好重难点,进行笔记,不要简单,机械地“记”和“抄”,要记录教师强调的重点、课前预习没弄懂的问题、易混淆易错的知识点等。同时要注意记录应详略得当,掌握一定的速记技巧。复习时,不要只在表面“做文章”,不能仅停留在公式、定理的简单记忆,也不要片面重视解题,而应结合笔记,对知识点进行整体回顾和深入理解,理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同时辅以一定的针对性练习,将知识做一定的内化处理。通过这样的“精加工”,方能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耐心,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能激发班级中等偏上或偏下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后进学生辅导可以结合最近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了解其掌握程度,对于不懂的地方进行辅导,讲得要比课堂上慢些,甚至还要简单些。若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要用真情实感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要知道学生是会把老师的无私的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有了动力也就可以把物理学习好。
  三、 让实验探究成为激发学生内驱力的有效途径
  物理源于探究,探究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从探究方法中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终身的学习意识。而通过物理实验,并能体会到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减轻学生对物理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进而激发他们探索物理世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真听”“真看”“真感受”深刻的感悟物理知识中蕴含的观点、规律和方法,进一步形成物理观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选择实验对象,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在实验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在“离心运动”课后,教师又布置学生一作业:探究“喜洋洋”音樂发光陀螺。教师先演示“喜洋洋”音乐发光陀螺:将发射器(喜洋洋头上的红色T型物体),放入蛇螺顶端的插槽,然后旋转几圈,按下发射器上面的按钮后,陀螺即能自行旋转(图1),发出五颜六色光,非常漂亮,乐趣无穷。
  学生早在下面炸开了锅:为什么有音乐?为什么会有彩色的光发出,而且地面还有一卷圆形彩色光带?有学生说可能是灯泡发光,有学生说可能是二极管发光。那么二极管为什么会发光?有的说:里面装了一个小发电机。有的说:不是发电机,而是有一个电路,当陀螺旋转时,电路就接通。有人反问:电路怎会自动接通?
  同样,教师给了学生几个“喜洋洋”音乐发光陀螺,让他们自行探究。第二天,他们非常主动地把探究成果交上来了。他们将陀螺拆开观察里面的结构:
  结果发现是一电路(图2),电路中有四个发光二极管,一个音乐器,六个纽扣电池,还安装了一离心开关,离心开关装在陀螺的边缘(图3),陀螺旋转时,离心运动使开关接通,二极管和音乐一起开启,这样既看到发光有听到音乐。通过这个玩具演示,同学们对离心运动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也感受得到了学习物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探究课堂教师要利用好各种线索和素材,帮助学生进行认知活动,学生通过思考教师设置的探究问题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提供的线索、信息和素材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满足学生进行新知识探究的需要。同时,探究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开放性,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要预设教学情景,把可能产生的问题估计好,并尽可能使提出的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他并且指出“如果在教学中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材料,并亲身体验到学习的结果,这将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应该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使整个教学重心从“教”转为“学”,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物”思“理”,以“理”悟“物”。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
  作者简介:
  许伟光,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1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