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课堂的渗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各国和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增加,跨文化交际成为一种国际化趋势,但是,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导致人们在跨文化交往的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问题和冲突,这影响交流的效果。现在,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促使学生能与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学英语;英语课堂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包括教学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以及文化知识,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载体,它反映并传达了许多文化含义。通过文化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接受不同文化的差异,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提高他们的智力,并支持跨文化学习,可以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技能。
  一、 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操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流,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互动。过去,重点主要放在人类学的保存和研究上。最近,它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中国教师的浓厚兴趣反映了时代需求的变化,并引导人们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对外语教育进行深入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西方国家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之间的跨境经济和社会交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然后,我们可以获得与西方交流的很多机会。了解西方文化是一件好事,但这并非易事。因为具备不同文化,各种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的人们,无法避免在进行交流期间产生文化冲突。
  二、 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不同国家由于受到生态社区,宗教环境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人发展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意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文秋芳曾指出:跨文化交际既包括交流能力又包括跨文化能力,所谓的跨文化能力是指敏感地感知文化差异并以慷慨而灵活的方式处理这些差异的能力。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因此,学生需要了解中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开发此课程的原因。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各种文化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灵活的思维方式。2011年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日常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年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步扩大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在学习英语的初期,学生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外国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当他们进入高水平的英语教育时,需要拓宽他们的外国文化知识范围,并拓宽视野以提高文化差异敏感性,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知识的掌握及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教育中,教师应有效地将“英美文化”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应用于英语课程标准,并将文化知识整合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生逐渐消除了以汉语为母语文化障碍,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使学生可以在课程中参与中西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识,并逐步改善学习,获得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要求。
  三、 跨文化交际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许多教科书色彩丰富,但涉及许多领域。大多数内容都是基于话题的,重点是包含大量内容,导致知识内容比较分散,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然而,文本内容往往忽略了语言背后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例如,英语中的“BlueRoom”,如果不了解这是指美国总统接见好友的那个粉刷成天蓝色的房间的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准确地把它翻译成“内客厅”。语言交流背后的文化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很明显,这种文化背景知识可以适时地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了解文化差异提高认知能力,可以避免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沟通障碍。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高,国际交流也在增加。中国需要深刻理解外国文化,并专注培养熟知国内外文化差异的人才。而部分中学英语教学难以为这类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学英语课堂渗透的培养
  发展交际能力,这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语言能力是沟通技巧的基础。但是拥有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沟通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同意沟通技巧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说,听,读,写)和社交技能(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保持良好的交流),英语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外部形式和语法结构。也就是说,训练学生造出合理的语法句子,而忽略了语言的社交环境,导致学生不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忽视了学生的沟通技巧培养,而这种沟通技巧正在加剧语言的文化差异。
  (一) 创设多种对话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会出现语法错误。在对话中不仅包括在交流中常用到的语法规范以及礼仪习俗,而且还包括针对特定语言的交流,时间,地点,主题,情感,个性,社会角色,語言文化背景的内容。因此,除了向学生提供这些交流条件的必要背景知识,学习文化差异外,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交流环境,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口头表达或进行演示,以培养英语表达能力。
  (二) 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由于中学英语课程受到限制,因此不仅仅依靠自己在教室里及老师帮助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英语文学书,报纸,杂志,让他们从中学习知识,加强跨文化交际,扩大西方文化视野,加强文化参与。此外,学校还必须发挥外教老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外教老师传播西方文化的作用。这是一种文化学习资源,学生可以直接与外教老师交谈或听些外教老师的报告和讲座,并且外教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三) 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文化教学
  换句话说,比较普遍的教育方法是比较本土文化与外国文化,发现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将目标语言和母语的基本组成部分进行整合,并比较各种组成部分以强调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敏感度,这是学生直接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意识和文化发展。在语言学习中,应注意不同文化差异的比较。   (四) 提高教师文化素养,认识跨文化的重要性
  改善教师的文化素养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教师对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视,这不仅提高了老师对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视,而且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提高老师对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视。教师在教育中的表现是学生学习的模范,是学生的榜样。换句话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最重要的是提高英语老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英语老师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的英语扎实知识,还应具备卓越的教学技能,具备在教学法,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只有老师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才会增强。
  (五)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真实可信的文化交际环境
  多媒体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教育中被广泛接受。它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场景,通过图像,文本,语音和图片以生动,创新的方式教授外语。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并轻松地运用语言学习知识。学生可以通过部分学习目标语言执行交流活动。在教授英语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观看经典的英语电影,例如《哈利·波特》《泰坦尼克号》《木偶奇遇记》《白雪公主》等。教师在班上为学生讲解一些世界政要,例如世界领袖,商业巨子等等。内容本身就是外国文化某些方面的缩影。通过观看和收听这些材料,学生可以针对西方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标准和价值观以及语言文化来学习与语言文化有关的技能,了解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当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互联网站上找到英语笔友,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其与英语进行整合,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并参加英语在线交流活动。在体验英语文化,扩大文化影响力并提高对英语文化的认识的同时,在英语的真实世界中体验英语。
  (六) 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成功的语言教学不能依靠简单的课堂教学。由于上课时间短,学生很难进行深入的文化学习。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是有益的,研究表明,中学学生现在花在学习教育文化上的时间更少了。中学英语教师需要利用一切机会来扩大他们的沟通渠道,增加他们的亲身经历,并提高他们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文化讲座是通过向学生传授他们对目标语言的文化知识并使用目标语言作为讲座来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从一个主题转到另一个主题,以定期且系统地举行一系列讲座。例如,可以讲授“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和“涉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通用术语”的讲座,每个话题都有相关主题,还可以邀请在外国学习回国的老师或是外教老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西方文化知识。高质量的讲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是学生希望看到的一种文化学习方法。教师还可以推荐与西方文化有关的文章、报纸、杂志、书籍。此外,还可以组织英语角和英语晚会等活动,以创造各种语言环境并加深文化知识的实际使用。在闲暇时间,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包括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游戏,英语角,英语沙龙和阅读活动,让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了解和吸收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学生对提高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兴趣与日俱增。
  五、 结语
  在中学,英语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他们综合使用语言也有帮助。这表明语言和文化是互补和相互联系的,但英语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沟通能力,但真正的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因此,英语教育不仅应包括英语语言技能的教学,还应包括文化意识的提高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阳.中学俄语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中学,2019.
  [2]吴晓威.人教版中学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选择及其呈现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中学,2014.
  [3]顾露雯.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中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中学,2013.
  [4]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D].西南中学,2013.
  作者简介:
  余佳,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浦城县山下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4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