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足球运动是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形式,对参与活动者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伴随着我国全民运动活动的开展,小学足球运动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纷纷积极参与足球运动的学习和实践互动中去,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青少年基础。在小学足球运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训练时间的限制,教师的教学大多局限在足球运动的技能层面,训练过程中缺乏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专项训练。加上身体素质训练自身的枯燥单一性特征,学生在参与训练与实践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积極性较低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足球运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立足小学足球运动训练实践,首先简要概述了当前小学足球运动身体素质训练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小学足球运动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对小学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足球;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分析
足球运动作为一项对抗激烈的运动形式,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体力、耐力以及肌肉爆发力等方面。如果在参与竞赛过程中这些身体综合素质训练质量较低,不仅会影响竞赛的成绩,同时还容易致使运动员在竞赛中受伤,影响足球运动的员的身心健康。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在日常足球运动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当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训练情况,合理化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提高身体技能专业能力。在日常小学足球运动训练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小学生身体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制定高强度的训练计划,这就需要教师从小学生的身体状况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化设计训练内容,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身体身体素质训练的积极性,从而在不断地训练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提升小学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一、 当前小学足球运动身体素质训练的现状
足球运动身体素质训练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训练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发育状况和学习质量,逐步深入的调整训练计划,循序渐进的提升小学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就当前教学现状分析,在足球运动身体素质教学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当前教学训练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学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质量。首先来说,教学方式和训练形式单一枯燥,影响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小学足球运动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大多以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教学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相关的教学内容需要,机械地进行着训练和教学,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训练的质量。其次,身体素质训练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设置缺乏合理性。立足现代化教育需要,小学足球运动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变化,教学策略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足球运动的训练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以传统“教学经验”为主导的教学情况存在。教师在制定身体素质训练计划和任务的过程中缺乏从运动员实际情况出发的思考,忽略了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实际训练状况和需求,阻碍了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二、 小学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由于身体素质训练的对象是小学足球运动员,因此在实际训练计划和策略的选择上,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特征出发,对训练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科学化的设计与安排,确保训练质量的前提下,能够从趣味性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训练积极性,确保学生都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训练过程中去,从而为身体素质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系统性原则
足球运动身体素质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系统的训练计划。在日常教学训练过程中训练的系统性主要是指在小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出发,合理化设计训练计划,并根据实际训练结果实时的调整和完善训练计划,然后再进行长期的训练。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训练目标以及任务越清晰,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完成动作的信心、动力以及成就感就越强,越有助于训练质量的提升。
(三)重复性原则
重复性原则主要是指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一训练任务,需要进行重复的训练与实践,通过反复的训练、完善,逐步的达成阶段性的训练目标。足球运动身体素质的提升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由于小学生身体素质因素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指定较高强度的训练内容,因此需要将训练的任务分成若干个课时,阶段性完成。所以需要进行重复性的训练,才能够保障形成规范的动作,获得较好的训练质量。
(四)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每个学生在参与训练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在制定教学训练任务和实际练习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训练的同时,兼顾因材施教的原则。从而通过层次性的教学任务设计,在实际训练学习过程中保障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训练学习,获得提高与发展。
三、 小学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分析
(一)合理化分组,提高训练教学的有效性
在日常身体素质的教学实际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在训练过程中统一的训练任务和教学进度避免不了会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和“跟不上”的情况,不但不利于身体素质的提升,还会对后进的学生产生较大的训练压力,影响训练教学的质量。基于这一实际教学情况,在制订教学任务和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化学生分组,为后期训练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在训练分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分组。
首先,根据年龄因素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分组。在小学足球训练学习过程中,足球运动员多数以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为主,并不是集中化某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统一的训练。基于实际情况,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无法通过统一的教学训练任务进行训练活动。因此,在具体的身体素质训练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状况,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训练小组划分。例如,在身体力量的训练学习实践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进行区别训练,设置不同内容、不同强度的训练任务,避免统一的训练影响质量的情况出现。借助合理的训练分组,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可以进行小组竞赛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训练学习的积极性,优化单一训练学习的质量。 其次,根据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分组。在小学足球身体素质训练教学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个体之间有明显的身体素质差异,在训练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训练内容的价值,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教师就需要在训练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差异性进行合理的分组,提高训练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在訓练学生身体灵敏程度的内容中,要求学生能够快速的通过障碍物练习,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灵敏程度有着先天性的不同,通过教师合理的分组训练,制订层次性的训练计划,使同一水平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相互竞争,更好地促进灵敏程度训练质量的提升。
(二)开展游戏化训练方式,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在小学足球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学习特征,制订多样化的教学训练策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身体素质训练活动,提高训练的效果与效率。传统形式的身体素质训练,大多以单一枯燥训练形式为主,教师根据训练的内容要求,组织学生反复地进行机械式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影响训练的结果。基于这一实际训练情况,教师要善于将身体素质训练和游戏活动的方式进行结合,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训练活动,提升学生参与训练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练习速度与耐力部分的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教师大多是采用短距离重复性折返跑训练完成的,如30米、50米、100米等。在这种单一的短距离跑步训练过程中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大多不高,训练效果难以得到保障。运用游戏教学的策略,可以将这种短距离的跑步训练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替代,保障训练效果的同时,学生参与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以50米短跑训练为例,可以用“听号追拍”的游戏进行训练:将参与训练的学生平均分为甲、乙两个游戏小组,在相距1米的两条标志线后成横队蹲下,两臂前伸,两人掌心相对。听到预备的口令后分别做好转身跑或者追击的准备,当听到“甲”队口令后,乙队转身跑,由甲队负责追击,同理则乙队追击,游戏至终点线为止。通过这种竞赛制的参与方式,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过程中去,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训练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将身体素质训练和技能训练相融合
作为基础阶段的足球训练,学生足球的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教学训练同样至关重要。传统足球训练过程中教师大多单一侧重足球技能的训练与教学,缺乏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视。同时,在学生足球运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分开教学的行式分别进行技能与体能的训练。学生在实际足球竞赛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技能与身体素质不匹配的情况。为了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效果,同时保障运动技能的提升,在日常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身体素质训练和技能训练进行有机的融合,促使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弥补身体素质训练的不足,实现二者的同步提升。例如,在实战技能的指导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进行融合,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战术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促进身体素质的提升。
四、 总结
小学足球教学是学生足球运动的重要基础阶段,在日常教学训练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需要出发,合理化教学任务的设计。通过分层教学、趣味性教学以及技能与体能训练相结合等多种训练的方式,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训练策略,并在实践中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安来.少儿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任务的制定[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8+99.
[2]谢雪姣.小学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初探[J].运动,2015(11):108-109.
[3]张益波.如何安排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3(6):38.
作者简介:
梁万明,福建省南平市,福建南平建溪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4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