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化学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俞芬萍
摘 要:目前化学实验教学过于单调,往往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主操作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趣味实验引入教学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实验、演示实验、课外实验等方式运用趣味实验策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实验;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0-0119-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现象需要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借助实验可以从感性层面认知化学,形成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运用化学知识综合分析等基本技能,提高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而趣味实验强调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开展实验教学,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进行自主观察或探究,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化学教学应用趣味实验的意义
初中化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认识物质世界变化规律,使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首先,应用趣味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多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是有内在联系的,但是学生的归纳能力有限,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构建化学知识体系。这时教师可以运用趣味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实验的具体操作与众多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趣味实验中逐渐构建起化学知识体系。其次,应用趣味实验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快捷,大量新奇事物以不同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果想要保证化学学科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化学趣味实验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化学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
二、化学教学中趣味化学实验的应用策略
1.借助导入实验,培养学生探究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教学导入可以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对即将接触的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生动的课堂导入,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以“燃烧和灭火”一课为例,化学教师可借助导入实验,即将点燃的火柴分别放入装有氧气的瓶子和空瓶子当中,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以下问题:“为何两个瓶子中,一个火柴在燃烧,另一个火柴则熄灭了呢?”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实验现象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吸引,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化学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到化学知识和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养成主动探究化学知识的意识。以“金属和金属材料”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钢圈、铝合金门窗、保险丝、电线等材料导入新课。同样,在教学矿物质元素相关性质时,教师可以以含氟牙膏和加碘食盐作为导入素材,吸引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
2.善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由于学生步入初中之后,学习压力有所增加,都希望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因而很多学生接触化学学科后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开始觉得化学知识抽象枯燥,无法调动深入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厌烦和抗拒情绪。鉴于此,化学教师应紧抓教学时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趣味性演示实验,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以“燃烧与灭火”一课为例,学生要掌握“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此知识较为抽象,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上述知识点,教师可开展以下两个演示实验。其一,运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水的纸盒和空纸盒。学生在演示实验中观察到装有水的纸盒无变化,而空纸盒则燃烧。学生看到这一现象十分惊奇且会产生疑问:“火是直接烧在纸盒上,为何装了水的纸盒不能燃烧呢?”当学生陷入疑惑困境后,教师引入第二个演示实验,即在一个烧杯中放入一条手帕,将已提前勾兑好的酒精溶液倒入烧杯中,之后用坩埚钳取出手帕。化学教师可邀请一名学生上台点火,当学生点燃火后发现手帕瞬间燃烧,教师让学生靠近火苗感受一下热度,学生表示火苗是真的,能感觉到明显的热度。过了一段时间后,火苗就渐渐熄灭了,然而手帕却无变化,教师再邀请一名学生触摸熄灭火苗的手帕是否烫手,学生表示“不烫手”。上述现象使学生很好奇,迫切想要教师解释这一现象。由于是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借助实验现象讲述“燃烧”概念知识,为后续讲解“燃烧的条件”打下良好基础。可见,演示实验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3.开展课外实验,强化化学知识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借助课堂所学化学知识,在课余时间操作简单课外实验,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其中家庭小实验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材料获取也比较容易,因而受到学生广泛喜爱。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现象有着较为强烈的探究欲望,尤其看到教師操作实验后也想亲手操作实验,所以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采用生活用品开展家庭实验,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实验方式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促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水的净化”一课为例,教师先提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分发适量活性炭,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小鹅卵石、空塑料饮料瓶、纱布、石英沙等,之后鼓励学生进行简易净水器的制作实验。实验完成后让学生阐述实验过程以及制作过程和实验原理,学生在共享成果的学习氛围中不仅能掌握化学知识,还能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化学学科的魅力,充分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影子。再如,学习完“溶液的浓度”知识后,结合教材中提出的“自制汽水”的课外实验,学生对实验用品、步骤、原理、现象等进行实践。该实验课题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们发现自制汽水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口味却有着较大的差别,说明与溶液浓度和原料用量有着紧密联系,这就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化学实验课中应用趣味实验进行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无论在课程导入环节,还是演示实验和课外实验环节,都要重视实验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良彦.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何亚平.新课标修订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杨琛明.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04).
作者简介:俞芬萍(1974-),女,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5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