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议论文阅读思维训练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绍志

   近日,接连上了几节议论文阅读课,本以为学生该会读议论文了,因为在我的经验中,议论文作为比较公式化的文体,应该是很容易阅读的,不就是把论点、论据、论证等弄出来就得了吗?然而,当我问及学生议论文好不好学时,学生的答案却出乎预料之外:不好学!我想学生的回答应该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学生觉得议论文不像记叙文那样有具体形象可感的内容,学起来很枯燥乏味;其次应该是学生还没有形成议论文的阅读思维方式。
   因此,我决定以《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篇文章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训练。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周国平先生的文章。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说它“规范”,是因为它的引论、本论、结论很清晰。开头用帕斯卡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之后,分别举出阿基米德面对生命威胁思想不止、第欧根尼面对显赫权势沉思如故、王尔德珍爱艺术才华、少女无视喧闹浮躁、青年画家牵心名画几个事例进行论证,最后表达了的作者愿望:保持纯正的追求。用这样一篇比较浅显的文章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我想是比较合适的。
   我采用的学习模式是批注式自主学习模式。训练这个模式已经两年多了,学生对这个学习模式已有一定的认识,操作也较为熟练。实施批注式学习模式的思维训练方式采用的是自主设疑解疑思维方式。期望通过这样一种训练,让学生形成议论文阅读思维路径,并经过系统训练使学生形成好问的习惯,形成善于自我设疑解疑的习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想,学生对议论文感到迷惘在于缺少思考,缺少思考可能在于缺少“问”,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缺少自问自答的习惯,或者说缺少自我设疑解疑的习惯。当然,学生形成这种习惯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的。所以,我打算用教师的示范来教会学生自主设疑解疑,并使之成为习惯。
   训练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读懂题目。这是针对学生阅读时经常忽略文题的缺点而设计的。我们知道,议论文的文题往往是论题或者论点,从这个特点出发,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这样设疑:这个题目是论题还是论点?为什么?接着教会学生解疑:从论题与论点的特点来判断它是论题还是论点。就本文来说,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是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解决这一步后,我对学生说,刚才的设疑过程有什么特点?明确:具有连贯性,递进性。我接着说,解疑的过程有什么特点?明确:用议论文知识来解疑。是啊,设疑质量高不高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是否连贯深入,而解开疑问的一把钥匙恰恰就是文章知识。
   第二步,整体感知。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2.围绕这个论点,作者是怎样来论证的?
   学生思考:老师是怎样提出这些问题的?这些问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老师是按“知识――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的,这些问题具有连贯性、递进性的特点。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文章。
   教师指导解决第二个问题:
   问题:围绕这个论点,作者是怎样来论证的?
  
   思路:两个思路
  
   这个过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怎样提出问题的问题,第二是学生通过阅读检验这样思考问题的效果的问题。
   第三步,精读品味。我告诉学生:提高精读能力,要从抓细节入手。就议论文来说,就是要抓住论据来读,因为论点是否成立,关键看论据,论据有问题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分析论据可以分四步走。
   1.找出论据。看论据是否能论证论点。
   2.概括论据。这样做一是锻炼概括能力,二是锻炼自己整理论据的能力,为自己所用,三能帮助你对文章的论据了然于胸,便于你阅读。
   3.分析论据。学习作者选取论据的特点,品味论据的典型性、多样化、多角度、多侧面特点。
   4.品味论据。学习作者是怎样使论据与论点融合在一起的。
   学生思考:如果用疑问句式来表达这四个步骤,该怎样表达呢?
   明确:用了哪些论据?用了怎样的论据?是怎样把论据与论点结合在一起的?
   学生根据这些步骤和问题阅读文章。
   我告诉学生,随着设疑的一步步深入,你自然就可以把文章读深读透。也就是,只要你的思维连贯了、有层次了,就会让自己一头钻进文章里,满怀智慧地与作者对话。这时候,你会感觉到眼前一片开阔,风景无限,自然你会觉得读别人的文章是怎样的有趣,怎样的受益无穷。你会说,作者是用哪些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这些论据能够证明观点吗?如此的问题,一定会一个一个地不断地向你涌来。你说,议论文不好读吗?
   第四步,回顾论点。
   问题:读了本文,你认为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哪里?
   设计这样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经过整体感知、精读品味后把思维回归聚焦到论点上,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思路。可以根据前面阅读的“设疑”(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的?)找出分论点,显然,这篇文章是没有明显的分论点的,这条路走不通。但我们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从论据入手,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本身就有其内容和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论据的概括、分析、品味来理解“灵魂的高贵”究竟体现在哪里。
   明确:
   事例 论证 高贵的灵魂
   ①阿基米德→面对生命威胁,思想不止。
   ②第欧根尼→面对显赫权势,沉思如故。
   ③王尔德→无视物质财富,珍爱艺术才华。
   ④少女→无视喧闹浮躁,保持精神追求。
   ⑤青年画家→牵心名画,保持纯正。
   第五步,体验感悟。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一点的是,运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重视课文而又不拘泥于课文。只有这样才能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才能使语文课堂优质高效。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这篇课文是一篇具有时代感的议论文,也可以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和感悟。正如作者所说:“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许多人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都对这样的问题迷惑不解。比如,现在富裕了,为什么反而觉得不幸福了。这其实是个牵涉到人的“灵魂”建设的问题。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把目光转向自己,转向家庭,转向社会,使学生在与文本、与作者深度对话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知、感悟,一定会使学生心灵深处的思想火花产生激烈的碰撞。
   第六步,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开心吧?
   生:开心。
   师:为什么开心?
   生:这篇课文好容易读。
   生;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就快要下课了。
   ……
   师:为什么感觉时间过得好快?
   生:我感觉自己整堂课都必须要思考问题。
   生:老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好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越思考越想思考,解决了上一个问题马上就想解决下一个问题。
   师:其实,老师跟大家读这篇文章时也只是习惯性地就这么提出了许多问题。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就是请大家把老师刚才阅读文章时提出的问题好好归纳总结一下,看看老师是怎样提出问题的?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相互间有关联吗?
   ……
   生:老师提出的问题都涉及到议论文知识,好像是根据议论文知识提出问题的。
   生:老师从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最后又教我们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
   生: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个连一个,一个深入一个。
   ……
   师:同学们帮老师归纳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善于学习,特别善于学习他人的方式方法,这就非常好,说明大家动脑筋学习了,难怪大家感觉到这节课过得好快。其实,老师也是从孔圣人那里学来的。孔子倡导好问,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老师一个人读书的时候就来了一个改进:自问自答。孔子还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老师把二者结合起来既“问”又“思”。所以,老师读文章总是感觉到很有味,总是如大家这节课一样感觉到时间飞逝一般地过去。你说,这样阅读会没快乐吗?大家把老师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总结得很好,谢谢大家。其实,老师的心中已经有一个名称了:层进式自主设疑解疑阅读思维训练。下节课是“阅读实践课”,我们就运用这种思维模式来进行阅读实践。
   这是一节阅读指导课,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缺乏系统思维这个问题。这节课,知识训练和解题技巧训练大大减少,而整个过程都贯穿了阅读思维训练。虽然只有40分钟却达到了80分钟的效益。而后的阅读实践课,学生大都很自觉地自主设疑解疑,有的小组甚至开展了设疑解疑擂台赛,这样,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阅读效率自然大为提高。40分钟,学生自主设疑解疑两篇文章,阅读检测一篇文章,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从检测效果来看:得分率100%的15人,得分率90%以上的13人,得分率80%以上的20人,得分率60%以上的15人。
   参与这次议论文阅读思维训练教学的教师课后的反应较为强烈。老师们普遍认为很受启发,这是一次新的尝试,开启了阅读教学新思维,给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总之,要想语文阅读课堂优质高效,就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必须抓住阅读思维训练这个根本,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形成有效的阅读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阅读教学费时多、效果差的局面,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
  
   邓绍志,语文教师,现居广东佛山。本文编校:老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