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探究,从“学具”开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宁素
摘 要:科学学习,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而探究必须从学具开始。本文就“准备学具”、“自制学具”、“巧用学具”三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了自己对“科学学具”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学具; 探究; 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89-001
科学课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科学学习活动,而探究活动应该从学具开始。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准备学具、充分发挥学具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尝试:
一、精心准备,引领参与探究
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应更多地把时间放在为学生提供体验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加以多方面考虑。如:所选择的材料是否蕴含本课的重要概念,能否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能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需要等等。
如在教学《抵抗弯曲》一课时,准备以下材料:
演示用学具A:2个立柱、1张纸横梁、若干垫圈。
演示用学具B:横截面是长方形的竹质横梁、一叠书。
A学具基本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用学具类似,主要用来演示实验装置的搭建方法和注意点,但立柱的体积要稍大些。
B学具用来演示横梁立着放要比平着放更能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我用竹片来做纸横梁,理由是竹片的弹性比较好。重物用书来替代,一是书容易找,二是能让学生有更大的视觉冲击,印象更为深刻。
分组学具C:2个立柱、3张纸横梁(1倍宽、2倍宽、4倍宽)、若干垫圈。
分组学具D:2个立柱、1张纸横梁(1倍厚、2倍厚、3倍厚)、若干垫圈。
在准备分组材料时要考虑:立柱的高度多少比较合适?横梁用什么纸?用多厚、多宽的纸?如果没有垫圈,可以供什么来替代重物?
经过多次的试教,我们发现,如果横梁用的纸过薄而垫圈重的话,1倍宽的横梁1个垫圈都承受不了,学生如何填写实验数据?如果横梁用的纸过厚而,纸横梁4倍厚时所需要的垫圈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时都还能继续放,但叠放的垫圈已经倒塌了。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用复印纸来做横梁是较好的。准备不同厚度的纸横梁时,把几张纸完全粘合是不科学的,我们采用“三点一线”的方法,分别在纸的两头和中间粘极少量的胶水,以能粘合就行,这样对实验的干扰会少一些。
二、自制学具,培养多种能力
1.课前准备,益于未学而有所知
教学《生命科学》这一块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动物、植物的知识有所认识,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但基本都是纯理论的,过于抽象,缺乏亲身体验。因而在教学前,我鼓励学生融入大自然,积极参与课前准备。特别是一些女同学,惧怕蜗牛、蚯蚓,我更是鼓励她们亲手去捉,尽量消除对小动物的惧怕感,同时也为课堂的观察积累一些经验。
2.课堂制作,益于学而深究之
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学具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设计方案、相互协作才能完成,并要求利用自制的学具进行实验探究。如学习了《运动和力》单元后,设计制作小赛车,并进一步地在多次试开中,加以改进。
3.自创学具,益于学而有所创
在科学学习中,经常需要学生搜集事实来说明自己的想法,更进一步者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状态,他们时不时地会冒出出乎意料的金点子来,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倾听,仔细分析,加强引导,不断完善学生的金点子。
如在学习《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时,大部分学生认为光是直线传播的,个别学生认为光是弧线传播的。我提问:“能借助事实来说明自己的想法吗?”一生说:“我爸爸酷爱吸烟,经常把书房弄得是烟雾缭绕。有一次我进去,没有开灯,只是用小激光灯照明,结果我发现激光灯的光是以直线的方式照到墙上的。”又有同学说:“我看到的跟他差不多。有一天晚上,雾很大,爸爸开车接我回家。我看见汽车的灯光也是直的照射出去的。”原来孩子们的观察力是如此的强,我趁机启发:“是啊,许多的生活现象都是我们跟科学有联系的。我们用事实说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但科学知识是可以反复论证的,我们能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想法吗?”经过一番讨论,学生们有了几个方案,其中一个是:找个大箱子,里面全涂黑,其中一面挖空,贴上透明塑料膜,里面充满烟,然后把激光照进去,看光线是怎样传播的?“这个方案可行吗?”一生质疑:“那烟怎么进去?怎样产生烟?”一生答“用香烟的烟。”“不行的,烟太少,时间会很长,还容易着火。”另一生补充:“可以用我奶奶的檀香。”“要让烟进去,可以在侧面打个小孔,光也可以从小孔照进去。”我点头微笑,表示赞同。我提供材料,学生自己制作。各组按照自己的方案实验后,我们用这个箱子进行演示实验,当全班学生清晰地看到红色光线在烟雾中的直线传播后,他们都欢呼起来。是啊,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
三、巧用学具,促进有效探究
学具顾名思义,学生学习的工具,它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同时也是老师教学的好帮手。《光的反射》一课,重点是认识光的反射及运用,难点是光的反射也是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是直线传播的,对学生来说是不可见的,他们难以理解,也不信服。因此我对上一节课的演示箱进行了改进,在盒子内增加了一面镜子,这样,当激光笔的光照射到镜面时,镜面把光反射出去,“光的反射也是直线传播”的这一难点就解决了。而且一部分学生发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对称的。虽然学生的这一说法不够科学,但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非常清楚了。可见,此环节中运用实验演示箱这一学具,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使科学探究更加有效。
实践证明,教师精心准备学具、引导学生自制学具和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学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能引领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能激励学生参与课后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科学出版社
[2]张红霞著.科学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学出版社
[3]兰本达著.“探究―研讨”教学法(电子书籍)
[4]吴立岗,夏惠贤主编.现代教育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