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萌

  摘 要: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理念是一种新的探索。本文基于高校大学英语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又称为探究性学习。它所倡导的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最先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J.J.Schwarb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所提出的。它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表达和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及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的内容,并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在教师的辅导下主动探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取了直接经验,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提高了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旨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性的学习。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并出现了许多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而在高等教育领域方才开始。基于语言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和“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激发学习者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把“研究性学习”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从教师角度来讲,英语课堂至今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不习惯发现和探究式学习模式,也不喜欢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输出式活动。教师过分注重某些词汇的用法,以及牵强地应用图片、视频等表面的趣味性,而忽视语言篇章主框架的整体教学,更谈不到研讨性、目的性和系统性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实现培养创新性人才;从学生角度来说,机械地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参加考试,是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手持各级英语证书却“口不能言,耳不能听,笔不能译”是外语教学的败笔。由此,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三、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师生角色的转化。
  研究性学习中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既要遵循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又要反映近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成果。由此,自主、合作和协商应为研究性学习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三者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自主意味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与学习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学生作为建构的主体体现为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控。研究性学习有别于其他各种形式的被动学习就在于,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究的精神,而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主动作出监控和调节,对自己的探究结果作出总结和评价。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自主建构的过程。这个自主建构一方面体现为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与创造,另一方面体现为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知识结构乃至身心状态,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最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成为充满活力的知识自主建构过程与意义追求过程;在教学过程展开后,教师要以恰当正确的方式评价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
  合作意味着我们既坚持学习权利的平等性,又承认个体的差异性。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结合。一方面,教师总体的知识、能力、经验等诸多方面的水平和成熟程度都高于学生,研究性学习重视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更多地保持着帮助、组织、提供咨询和支持的态度。
  所谓协商,即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出现,通过理解与沟通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与冲突并达成基本共识。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内容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型学生,其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然、社会、生活及学科学习中所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一些问题、专题或者课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学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资源、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研究应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不能于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教师必须特别要求学生能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他们到课外、校外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英语课堂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接轨,这样课堂才会更具吸引力,也才能真正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才将更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愉悦地完成研究任务。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教师只有抓住教材蕴含的本质,在具体教学情景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并从学生现实的生活中捕捉教学的素材,才能使他们产生直观的体验,产生探究的愿望,产生践行的勇气,也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是真实的、有效的与持久的。
  (三)构建第二课堂,扩展研究兴趣。
  二语习得的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环境是在语言环境之中,即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或自然的语言从而掌握它。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不是课上五十分钟就能成就的技巧。我们要想让学生熟能生巧,一定要鼓励学生在利用五十分钟之外的时间进行学习研究。构建第二课堂,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英语语言的课外环境是极其必要的。除参加学校内的英语角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听英语广播、观看原版英语影视短片、排练英语剧、演唱英语歌曲、参加英语口语比赛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情景教学,诸如利用草坪、广场或者公共场所等进行情景英语听说训练,客观开放的环境加上实际化的交际英语训练会带来全新的教学效果。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使第一课堂内容与活动在课外有效延伸,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运用环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提高其协作能力和应用英语的能力,对深化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教改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推广意义。
  四、结语
  英语研究性学习引发和维系学生的兴趣,可增进学习主体意识,形式多样的活动可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频繁的交往,还可以形成合作气氛,获得交际的乐趣。英语研究性学习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寓知识传授于娱乐活动之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道用.师生角色的转变[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6,3.
  [2]方艳,赵敏,李岩.大学生英语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09,18.
  [3]钟启泉.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