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数学课中的数学研究性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法宝

  摘 要: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根本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主动探索的精神越强,就越能主动积极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作者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出发点,设计了一套教师在课堂上的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在数学基础性、拓展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知识及其将其应用于解决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中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不仅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实践的过程,还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沟通交流,要求师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关系中营造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氛围。研究性学习常表现为研究课题的形式,让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目的篇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展开的,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以解决问题为结束。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最终学生能将学到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数学教学能够使学生不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式。一方面,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能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模式,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二、方法篇
  1.“悬”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以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产生悬念,急于了解问题的结果,求知欲大增,努力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研究性学习不是让学生自己研究,记忆书本上的新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提供相关的背景材料,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活”
  教师在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研究学习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打下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力和创造性,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开放”
  开放题指改变命题结构,改变设问方式,对命题赋予新的解释,进而形成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开放题体现了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体现了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教师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
  开放题练习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树立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数学开放题作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切入口,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老师在研究性学习基础上,编制数学开放题。要注意,开放题应根据使用目的和对象的变化而改变,尽量有利于解题者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
  四、社会实践
  实践是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重要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了运用。研究性学习更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还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研究性学习要积极强调联系社会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选择研究性的学习课题时,首先应关注社会生活发展方面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感受数学知识运用广泛性的同时促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收集、处理、总结结果,表达观点,分析讨论等实践过程,亲身体验研究和探索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动力。
  当然,研究性学习远远不止上述提到的几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结合自己的感悟,形成教学风格,努力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促进学生自主地发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从而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涛.从课本到高考――数学研究性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冯光庭.高中数学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郑强.走进高中数学教学现场.首都师大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