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二文科生数学学困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科生怕数学,理科生怕英语。这是不少学校的现状,为了解决好文科学生数学薄弱的问题,我进行了一年多的分析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问卷调查,了解情况。高二分文理科后,我先从学生学习文科原因、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习惯等方面开展调查。调查对象为2010级文科2个实验班,两个班共有学生104人,收到调查表95份。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因为喜欢文科,而选择文科的学生只有14%,更多的是为了逃避数学或理综的学习,这样的心态,为后续学习留下隐患,同时在学习信心、学习方法等环节都还有明显不足。
  
  2、有的放矢,分析原因。
   2.1 高二的文理分科是数学成绩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不少学生为逃避而选择文科,这本身就是知识的不足,信心不够的表现。
  2.2 由于理科生学数理化,长于运算。文科生学政史地,强于记忆,因此不少学生更倾向于“背”数学,而不是“做”数学,缺乏归纳与反思,这样的学习会越来越被动。
  2.3 有些同学认为数学差一点没关系,只要在其他三门文科上多用功就可以把总分补回来,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教育界有一个“木桶原理”:一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它最短的一块木板。高考也是如此,只有各科全面发展才能取得好成绩。其实文科学生高考决胜重点在数学。
  
  3、求变求新,寻找对策。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1 加强师生交流,教师要以平等、尊重、友爱的态度对待学生,对他们多一点温暖、多一点热爱、多一点鼓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给予嘉奖:对学生的批评要力求准确、实事求是,不能掺杂任何成见;要真诚坦率,以心换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实际困难。
  3.1.2 教学中,所配置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要尽可能的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一些“起点低、坡度小”的问题,让他们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并通过自己的能力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如多让学生口答或板演数学问题,增加知识的形成的过程的探究教学,尽量避免直接利用结论。
  3.1.3 通过提示数学本身的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给学生提示数学本身各种内在的美,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考题虽有千千万,但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不过五、六种而已,这样的浓缩与提炼,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在严谨的推理中体会数学的美。
  3.2 改进课堂教学。
  3.2.1 讲课开始,要慢些。汽车驾驶员把“宁停三分,不争一秒”作为座右铭,数学教师也可借鉴。高中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最强,大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前后知识衔接不起来,给思维造成障碍而丧失了信心。如在高三的第二轮复习中,除了教师必要的知识归纳与要点总结,我更多的让学生上台练习,把解题、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3.2.2 新知引入,要慢些。高中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引入新知识时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高中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知识的形成往往是掐两头,烧中段,省略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知识的应用,同时补充的知识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这些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先慢后快,循序渐进。
  3.2.3 语言节奏,要慢些。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教师在教学中放慢速度,多举实例、多使用教具,引导学生多读教材,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关键词句,在重点难点之处注意停顿,以便在解题中能准确无误地应用。同时,在讲解完每一种题型,及时帮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梳理,加强学生的理解,为稳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配套相应的练习,学生自己动手做,通过先模仿套用,再灵活贯通,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会慢慢灵活。
  3.3 加强个别辅导。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实施分层疏导,辨症施治。对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应教她从简单的模仿中找规律;对思想负担重的学生,应主动疏导,帮她打开心结: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积极开导;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要及时的帮助调整:对思维水平低的,要强化训练。如高2010级6班学生舒某,英语、语文成绩突出,特别英语多次在考试中取得年级第一的成绩,但由于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高一期末成绩很不理想,一度放弃学习,外出打工,高二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主动学习,课堂积极回答问题,数学成绩稳步提高,期末总分取得年级第三的好成绩。最后在高考中以学校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满意的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