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金霞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它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已不单纯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以其科学的形式、方法和过程为现代教师所青睐。
开放式数学教学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实施开放式数学教学,教师要树立创造性工作的意识,不要采用固定的模式,要大胆开放,打破条条框框,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踊跃超越自我、突破常规、敢于猜想、大胆怀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开放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1.更加突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倡导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教学。
2.教学过程充满探索、猜想气息,学习活动更加富有生气。
3.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4.学习气氛愉悦、轻松。
5.教学效果实现整体优化。
二、开放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1.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打破教材内容的封闭性,教师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做课程的建设者,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经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材,创造性、开放性地使用教材,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如在备课时,教师可以把知识融合,连接类似问题,深化知识结构。在教科书上,例题与习题里面有很多类似问题,教师可以归纳讲解、类比异同。这样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整体化,将个别问题深刻化。教师还要注重课本的阅读材料和研究性学习材料,领悟课本编写的意图和习题规律,结合最近中考题的特点,将重点知识延伸化,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2.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反映在质疑上。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新。而这些是教师由一个问题一步步引申出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选择或设计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的开放性问题。钟启泉教授也认为,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在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进行质疑,更应要求他们超越单纯的提问,不断地提出挑战,去寻求更好的答案,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解决方案。巧设问题,放手给学生发挥,既能让他们学以致用,巩固课本要求掌握的内容,又能提升思维的广度。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本例题或习题的解法作深入探究,对课本的结论进行适当推广,多设疑问,广开言路,让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也可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新知识都是原有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师如果压缩掉这些过程,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感悟,把结论直接告诉他们,那么只会使学生机械性地去学习,从而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打破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的过程,让学生在一种全新的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分层递进法”、“求异创新法”、“实践活动法”、“模拟情境法”、“角色扮演法”、“类比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媒体辅助法”等。每一节课都以一种或两种方法为主,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策略。教学方法还要因人而异、因法而异、因内容而异,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但学会,而且会学,进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提高基本技能。
4.开放式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技能、展示个性的一个平台,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空间,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教学的开放,主要体现在学生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去展示、交流和学习。
(1)创设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大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满足学生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新。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与人格的个体,创造性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并鼓励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好、思维能力,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其次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闪光点适时给予肯定,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
(3)强化交流与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到数学思维活动中来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强化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一个开放的活动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突破以往的单桌教学,改换成三四个学生为一个学习探究小组,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也可以实行竞争制,由组与组之间竞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5.布置练习的开放性。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改变以往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练习的状况,布置一些适度、适量、适时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巩固新知、训练技能。教师对练习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并且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设计学生都有参与机会的开放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愿学、爱学、会学。
开放式的练习形式多样,教师可以在习题的设计上采用多种方式,如条件开放性的习题,由单一的习题转变到实际应用题,重视习题间的联系;结论开放性的习题,由一道题的结论引出对此结论运用的能力题,层层递进。这样的习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再如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思路开放性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辨析能力。
设计练习的层次化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状况、学习习惯、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可把学生划分成三组:一组能正确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一组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初步培养能力;一组着重发展思维能力。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也要体现层次化、梯度化,也分成三组练习,即基础题组、综合练习题组、提高题组;也可以按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层次设计,这样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在各自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4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