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综观以往的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通过联想写作,表现积极主题的作文出现过不少,比如对“0”的联想;由几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展开的联想等。所谓联想,就是由此一事物想到彼一事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联想,人可以由一个事物知道另一事物,由一个事物知道一系列的事物,也可以由事物的一方面特征想到另一些特征,由事物的外形想到事物的灵魂与本质。那么,如何展开联想,通过所写文章,深入挖掘主旨,写出文质兼美的高考考场作文呢?让我们从联想的方式和类型进行分析。
一)相类联想
是指同类事物间的质同联想。如由“犬守夜”联想到“鸡司晨”;由“路遥知马力”联想到“日久见人心”;由狐狸联想到狡猾的人;由青松翠柏联想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种联想一般思维方式是由此及彼、由远及近、由古到今或由今到古,以及具体与抽象互换等。
二)相似联想
指两种不同的事物,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如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谈,悟出了养生之道。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梁惠王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就是相似联想。
高考作文考题,就曾考过通过这样的联想去构思成文。如《毁树容易种树难》这道作文题,要联想类比到“毁掉人才容易创业难”。《树木·森林·气候》要联想类比到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量变的过程;而大片森林又导致气候的改变,这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对待这样的考题,没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联想类比,全面而又细致地进行哲学的、辩证的思考,就不容易使议论深化,而且把比较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说得浅显明晰,具体生动,使文章富有趣味性和说服力,主题也就难以开掘得深厚。
有时从一个信息源出发,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一一展开联想,从而获得众多的信息,开辟多条思维路线,这就拓展了发散思维,使思路呈辐射状而伸向四面八方。如由一幅“截错了”的高考漫画作文题,由医生错截一个好指头,而留下了一个本该截去的多余、累赘的指头,联想到做任何事情都不可本末倒置、粗心大意,最终酿成祸害的问题,由此挖掘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真理性的主题。
相似联想是高考写作中使用较多的一种联想。因此,考生应特别注意其写法。相似联想的思维过程,大致有三个流程:
确定抓具体事物的哪些方面的特征;将这些方面的特征加以抽象的概括;最终提炼出鲜明、正向的观点。
三)对比联想
即由事物间具有的相反的特点而引起的联想,也叫反向联想。如由炎夏酷暑联想到数九寒天;由“朱门酒肉臭”联想到“路有冻死骨”;由爱国忠烈联想到卖国奸贼;由今日的幸福生活联想到昔日的苦难遭遇。
可见,这种相关的两个事之间的逆向联想,可以是一正一反,鲜明对比,泾渭分明;也可以此一彼一,方向相反,是非清楚。
四)因果联想
如由“寒冷”想到“冰雪”;由“艰苦奋斗”想到“成绩辉煌”,这是由原因联想到结果;由“火灾”联想到“吸烟”;由官员的“锒铛入狱”联想到“贪污受贿”,这是由结果联想到原因。这样的联想,更具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作用。
五)变形联想
是从原信息点出发,合理地增加一些与它有关的信息材料,来诱发思维、拓展思维的又一种心理过程。如1988年全国高考作文曾考过,近年中、高考又多次作为命题的《习惯》,乍看起来很泛,但是如果运用变形联想思维法,将题目变形为《关于习惯的形成》,可写说明文;“一个新习惯与旧习惯斗争的故事”,可写记叙文;《培养良好的习惯,造就坚强的性格》,可以写议论文。针对一道作文题,考生如能这样加以“灵活”处理,采用这般的变形方法,信息材料加多了,题目的内涵狭小了、集中了、明确了,审题构意也就容易到位了。这种方法,犹如几何学中的证明题,只要在适当的位置上添画一定的辅助线,图形间的关系就明确、显豁起来一样,其好处是:启发思维,拓展思维,吃准题旨,化难为易,容易上手。需要注意的是,思维中的变形,不能误认为是“重起炉灶”的“易题”。
六)连锁联想
就是从已知的信息,联想到某一观点,然后由此及彼地联想下去,思维流向随之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就是连锁联想,类似于我们常常提到的“蝴蝶效应”、连锁反应。
如曾经的高考作文,母亲带着一对双胞胎姐妹到玫瑰园玩 ,二人对玫瑰园的认识和感受就迥然有别:一个说玫瑰园的玫瑰好香,一个说玫瑰刺手。
把“玫瑰园”、“刺手”、“坏地方”这些语言因素联系起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姑娘因刺痛了手,而片面地认为“玫瑰园是个坏地方”;从小姑娘对事物的认识的片面性联想到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从而使题旨升华到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认识论的高度。
>>>写作技能
对于联想类作文的写作,除了对上述知识的掌握以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体悟写法。即多读与这方面有关的优秀作品,包括名家名篇,诸如报刊上的时鲜文章,以及高考高分、满分作文等,广泛阅读,体悟写法,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兼收并蓄,储备素材。即擴大自己的素材积累,使联想具有大量的素材依据,为写作提供坚强支撑。
3.内外迁移,为我所用。主要是指,将课本中大量的有关联想的知识和作品理解、领会,转化为自己写作的指南和能力,习得、懂得联想的本质、种类和特性,提高自己展开联想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4.不断训练,熟能生巧。包括老师要求的相关写作,以及自己有意识的练笔两方面。比如,针对一定数量的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的、限定运用各类联想的定向训练,达到熟能生巧,不断进步。
5.及时总结,扬长避短。即对自己所写文章进行及时的总结、反思,克服不足,发扬长处,确保写作的有效和高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5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