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内镜中心作常规白光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病变者的5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NBI以及卢戈氏液染色检查,并对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单用NBl、卢戈氏液染色及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比较三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和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使用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20.7%(12/58)、24.1%(14/58)、32.8%(19/58);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l组与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炎症检出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漏诊率明显低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指导内镜下早期食管癌切除范围,且操作简便,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窄带成像(NBI);卢戈氏液染色;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03-200-04
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食管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长期居高不下,90%为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在我国仅次于胃癌,占消化道肿瘤死因的第二位,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食管癌病死率的关键,早期食管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0%~100%,而中晚期患者5上生存率低于10%[1]。内镜检查是临床诊断本病的最重要方法,内镜下肉眼可观察到典型病变的食管癌,大多为中晚期食管癌,但鑒于其早期症状的隐蔽性和非特异性,易被忽略,甚至可无症状,发现缺乏有效的方法[2]。近年来,色素内镜及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technique,NBI)在我院广泛开展,两者联合优势互补,明显提高了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达到了早期治疗的目的[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NBI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内镜中心作普通或静脉麻醉下作常规白光胃镜检查发现可疑食管病变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29~76岁,平均(53.7±5.8)岁;所有入选研究对象均排除进展期食管癌、食管良性肿瘤及食管黏膜下病变,均无食管手术史和放疗史;部分有临床食管异常症状,如进食梗阻感、烧心、反酸、胸闷、腹胀等;常规白光胃镜结合NBI检查发现的可疑病变者,如局部灶性黏膜隆起;病变黏膜粗糙,呈橘皮状,色苍白或白斑样改变;病变处黏膜糜烂,有小凹陷,上覆白色或灰白色分泌物;黏膜斑片状充血与正常黏膜界限不清者;均内镜下进行卢戈氏液染色;排除碘过敏、甲亢患者。
1.2 方法
仪器Olympus GIF-260型电子胃镜及其配套NBl系统。所有患者检查前至少空腹(即禁食)8h以上,禁水至少2h以上,检查前15min含服利多卡因胶浆。对常规白光结合NBI内镜观察发现异常病灶后,直视下先用生理盐水将病灶及周围粘附的黏液冲洗干净,经胃镜活检孔插入喷洒管,然后由下至上均匀喷洒1.25%~2.0%卢戈氏液10~20mL,使液体均匀散布于黏膜表面,约10s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食管黏膜,结合NBI仔细观察食管黏膜颜色变化。正常食管鳞状上皮被染成棕褐色,而有病变黏膜呈现不染色或明显淡染区,在该部位取活检组织3~5块送病理组织学检查。退镜前吸净食管腔、胃腔含碘液体,避免灼伤黏膜和减少吸收[4]。
1.3 观察指标
对NBI褐色区域及卢戈氏碘液染色后不染区及淡染区进行活检。比较NBI及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各自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联合使用检出率。
1.4 结果判定标准
根据食管、胃肠上皮性肿瘤Vienna分类判定病理病变[5],分为轻度非典型增生、中至重度非典型增生、早期食管癌(原位癌)。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和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使用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分别为20.7%(12/58)、24.1%(14/58)、32.8%(19/58);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l组与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炎症检出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漏诊率明显低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由轻度不典型增生逐步发展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及中晚期癌。早期食管癌是指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而食管黏膜的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由于存在恶变的可能,称为食管癌前病变。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进而发展为原位癌,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后,突破基底膜形成浸润癌[6]。因此,临床中有较长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早期诊断的机会,而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目前食管病变检查中传统的普通内镜对食管黏膜细微结构观察效果、图像清晰度欠佳。由于早期食管癌主要表现为黏膜微小病变,而内镜的对比度较差,在内镜下都呈现为粉色,极易发生漏诊[7]。因此,临床的发展方向在于提高微小病变检出率。
NBI又称为“电子染色内镜”,可将内镜光源的红蓝绿光波过滤,减短波长,强化蓝光,运用窄带光谱进行疾病诊断,能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的形态、结构及上皮血管等,对于富含的毛细血管的肿瘤组织显像更为清晰,提高早期胃肠道肿瘤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8-9]。其克服了常规碘染色法的一些弊端,如喷洒后会引起胸骨后灼痛、呛咳等不适,对于碘过敏者也不适用。
卢戈液染色是一种新型的含碘溶剂,食管复方碘染色原理:成熟的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含丰富糖原颗粒,遇碘成棕褐色,而炎症或癌变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呈现淡染或不染区[10-11]。因此,卢戈液染色不仅可以辅助医生通过肉眼发现可疑食管病变的轮廓和范围,还可以用于初步直观鉴别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同时,在胃镜下使用卢戈液染色,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费用低廉,但其也不可避免的具有普通碘染色存在的缺点,如烧灼感或轻微刺痛,甚至出现明显的上腹痛或胸骨后痛[12-13]。
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能显著提高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病灶的识别率,为靶向活检提供参考。内镜下NBI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大大提高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能指导内镜下早期食管癌行EMR、ESD切除范围,而且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优势,故在食管癌的诊断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操作简单易行,费用低,可作为食管疾病的筛查及随访手段,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相比,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包括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l组与卢戈氏液染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炎症检出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BI联合卢戈氏液染色组漏诊率明显低于NBl组、卢戈氏液染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了内镜下NBI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果确切,两者结合提高了病灶显示的清晰度,对病灶的界限能明确显示,为临床判断病变程度以及获取病理活检组织创造了有效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病理检出率,有效降低了误诊及漏诊率,为早期的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了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内镜下窄带成像结合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既能提高检出率,又能降低检出风险,两者相互补充,提高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彬,陈滟.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联合窄带成像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5,42(10):734-737.
[2]陈炳芳,孙克文,丁炎波,等.内镜下卢戈液染色联合超声微探头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9):919-922.
[3]聂道鸿,朱阳春,崔桂平,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期病变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6):563-565.
[4]武育卫,彭贵勇,龙庆林,等.卢戈液-美蓝双重染色联合超声小探头诊断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3):261-264.
[5]苏峰,朱美玲,张瑞.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1):1763-1765.
[6]童强,张卫国,王强,等.超声微探头联合卢戈(lugol)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61例[J].临床内科杂志,2006,23(8):532-533.
[7]汪嶸,陈星,毕淑娟.色素内镜联合超声微探头对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1):1277-1278.
[8]李小华,罗忠金,方慧祺等.胃镜下卢戈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1):53-54.
[9]陆京京,丁士刚,张莉,等.内镜下卢戈液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异型增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09,15(12):1253-1256.
[10]曾海龙,张正坤.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4):452-455.
[11]李琪毅,姜仕柱,李素玉.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5):26-28.
[12]刘长浩,朱佳.早期食管癌诊断中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的应用价值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5(A02):758.
[13]刘芝兰,逯艳艳,丹珠永吉,等.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卢戈液染色、微探头超声对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10):738-740.
[14]徐前成,张新军.联合应用卢戈液染色、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8,12(6):752-754.
[15]王鹏飞,陈兆峰,王鹏斌,等.卢戈氏液染色与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在早期食管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9):2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