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逢游
[摘 要] 中職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借助写作教学倾听真实的心声,提升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进取、阳光向上的潜能。
[关 键 词] 心理健康教育;中职语文教学;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84-02
在多年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存在学习习惯偏差、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不强、自我认同感不强等言行及心理状态。基于此,笔者曾对我校的2014级、2015级、2016级3个年级中的汽车制造与维修、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施工、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等7个不同专业的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而且男生厌学情绪明显比女生多得多。其主要表现特征: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低、自卑感强、缺乏自信、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窄、学习焦虑等;在行为上表现为厌学、玩手机、旷课,甚至有的打架、逃学等不良行为,从而导致对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将来职业迷茫。因此,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应成为中等职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作为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师,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本学科教学优势,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从而既提高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又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潜能。为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充分挖掘教材元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借助教材作者背景阐释,引导学生正确化解心结
挖掘心理教育渗透点是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借助文章作者背景阐释是点燃学生心理情感火花的一大“法宝”。创设情境教学启发学生,让学生思考感悟,让其获得自信。如在教散文《荷塘月色》时,笔者先查阅诸多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充分阐明朱自清先生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大学教书,正值“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面对黑暗现实,朱自清陷入悲愤不满而又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他抒发了自己不满现实、渴望自由,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情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引导学生感受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美景,让其体会作者的情感经历:由“心里颇不宁静”的哀愁→充分享受“荷香月色”的淡淡喜悦→“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淡淡哀愁。引导学生感悟朱自清先生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彷徨和痛苦,以及作者郁闷、苦闷、忧伤的心理在欣赏荷塘与月色中慢慢得以释怀的淡淡喜悦。不知不觉引导学生意识到挫折困难、悲伤沮丧等负面情绪或事实是现实生活中的常态,是人生成长必须面对的正常现象。因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只有正视困难、善待挫折,树立信心。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苦闷、烦恼的事时,可以学习朱自清先生,借物消遣,借笔表达心中情绪,排遣内心的不满。通过心理情绪上的间接宣泄方式,让自己心理趋于健康状态;当心中有不平之事,还可以找老师谈话,也可以向同学、家长倾诉,加强情感交流,主动调解自我,化解消极情绪,驱散内心乌云,积极迎接阳光。
(二)借助作品典型人物形象分析,强化学生理性思维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在教课文《项链》一文,便充分利用课文中玛蒂尔德的典型人物形象分析,提升学生的心理认知,培养学生从客观理性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他人。文章中的玛蒂尔德原本是一个爱慕虚荣的资产阶级社会下的小人物、整天想入非非、追求享乐,后因参加舞会遗失项链,而后赔项链,最终却变成一位自尊自强、勤劳勇敢的劳动妇女。正是通过对人物形象深刻的分析,特别是对其心理历程变化的剖析,引导学生感悟联想到现实生活,自觉提示自己,不宜互相攀比物质生活,而应树立“贫穷不要紧,挫折不要紧”的思想认识,保持真诚、善良的本心及永不言弃的人生信念。笔者正是以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内因要素,引导学生感受、评析,进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三)利用课文主题思想内容,启发学生勇于战胜自我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我意识增长,自尊心敏感,个性性格还没有定型,思想未完全成熟,情绪不够稳定,自控力不强,容易受外界影响,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力量,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引导其对社会、对人生与命运有正确的看待,敢于正视自己,勇于面对困难,学会面对挫折。
笔者在《我与地坛》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讲析文章前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在地坛产生那么多感悟?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所塑造的情境,感受作者叙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理解悲剧作品的叙述视角:从母亲与地坛的一次次邂逅,一次次寻找,突出了母爱的深切、苦难、无言、坚忍,表明了作者借地坛这一特殊载体转而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引发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领略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之时,更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剖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从地坛里各类景物的变化中认识到,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开心地生活着。作者在痛苦与焦灼中挣扎、抗争与拼搏,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不同寻常的“洗礼”,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读他人,也如是读自己。 当然教材丰富多彩的营养远远不止这些可以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主题可挖掘出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实施的不同途径。在教学中只要善于审时度势,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不但是传授知识,启迪心灵,而且是播撒阳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借助写作教学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通过日记写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写日记能更好地表现真情实感。这种内心独白式的习作,更容易把心理问题自然表露出来。语文教师应引导中职学生把自己的苦恼、爱与恨等情感,通过日记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心声,这不仅是学生心情的一种释放,也是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教师发现学生是否有心理问题并对学生及时心理疏导的良好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写日记,可以随意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在日记中抒发喜怒哀乐,就像给好友写信倾诉心声一样。教师也可以书面或口头交流方式及时给予学生的心理问题疏通,进而克服消极心理,吸取更多的正能量;这样在激发学生写作文热情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借助展示写作平台,丰富学生成功体验
首先,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差现状,作为语文老师须以“沙里淘金”的态度,用心捕捉学生写作中的点滴可取之处加以赞许肯定,让他们在肯定中得到尊重、认可与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努力的成果时就会收获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因此,笔者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仅要从大处着手寻找其优点,更要从细微处入手肯定其优点。如,某一段话写得好,某一个词用得好,……甚至“你写的字比上次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认可与尊重,使其充满信心。
其次,教师若在作文中发现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可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交流。比如有的学生对社会、学校有偏激的情绪,对人与事的认知简单粗暴,有的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畏等心理方面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及时加以正确的疏导,或书面交流,或单独面批交谈,春风化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借助展示平台,给学生创设追求成功体验的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如,让学生优秀文章在学校网站发表;推荐优秀作品到有关报刊发表;在学校评比专栏粘贴优秀习作;进行主题征文评比表彰等,让学生在一定范围的公众平台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信。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激发积极进取的潜能
(一)借助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当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上下功夫,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方面多引导,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动笔,使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针对中职学生渴望多与异性接触交往、希望与异性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的情况,但由于情感的冲动性,分不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过早地追求所谓的爱情,出现了“早恋现象”。在教学实践中就开展《中职学生早恋的影响》主题辩论比赛,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确早恋的危害性,正确疏导中职学生青春期的正常心理,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恋爱观、爱情观,指导男女同学人际交往正确的方式方法。还举办“我爱我的专业”主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对所就读的专业加深了解,培养学生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行业更加热爱,既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选择合适的题材开展课本剧排练、表演,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感受不同的社会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在体验中感悟生活。
(二)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实践,提升职业准备心理素质
第二课堂不仅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延续与补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到广阔的天地锻炼,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将学生职业素质养成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增强能力、磨炼意志。如,在任教的旅游专业学生中,开展模拟招聘会,让学生“模拟应聘”,在实践中让学生明确应聘技巧,及如何展现自己、推销自己,促使其提升应变能力。再如,组织学生深入开展《当地民俗风情调查》等特色实践活动,撰写专题调查报告,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沟通,与他人交流。举办旅游专业校内“金牌导游”技能大赛,在校外组织学生分期分批到企业“救急性”实习或顶岗体验,如参加酒店会议接待、景点节庆活动或周末旅游高峰期的临时“导游”等,加强对企业相关信息的了解,引导学生对职业角色的熟悉,以及企业文化、行业发展方向等知识的深入了解,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培养做好养成职业所需的心理素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膽量与口语表达能力,又把语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应用紧密结合一起,既历练技能和心理素质,同时增强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家于漪曾说:“真正的教育,就是培养人,牵引人的灵魂,提升到真善美的境界。”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应以此为目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特点,采用积极有效学习策略启迪学生心灵,借语文实践之平台,增强学生自信力,让学生不良的心理现象得以逐步纠正,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中职学生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大胆表现“我能行”。
参考文献:
[1]孙卓新.职专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8).
[2]庄玉林.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上海教育,2001(4).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9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