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开颅术、小骨窗微创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行传统开颅术或者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术,观察组采取小骨窗微创开颅术予以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周GCS评分均少于/短于对照组,术中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行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颅术,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意识状态恢复,并提高血肿清除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微创开颅术;传统开颅术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2
  高血压脑出血是近年来临床中的常见病,同时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严重性并发症,该疾病的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目前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方案治疗,虽然通过传统开颅术进行治疗能够达到一定的临床疗效,然而其缺陷在于对患者脑组织可能产生一定创伤,并且术后并发症率相对较高。近年来微创手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通过行小骨窗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具有创伤小、血肿清除效果好、操作便捷和术后愈合时间短等一系列优势[1]。本文旨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实施传统开颅术或者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7年1月~2019年3月拟行手术的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13例,男女性别比为9/4,年龄区间处于56~68岁,均值(60.9±1.3)岁。对照组:7例,男女性别比为4/3,年龄区间处于58~66岁,均值(61.4±0.8)岁。两组线性资料比较,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术予以治疗,以患者最接近其颅骨处和出血量最大处作为手术定点,常规全麻后做一弧形切口,并严格依据开颅术流程进行各项手术操作,若术中出血量较多时则可选择电凝止血;而观察组采取小骨窗微创开颅术予以治疗,术中于CT辅助下姜学忠最大区域为术中靶点,同时操作时需避开患者脑功能区和脑皮层大血管,术中做纵向切口,并对其颅骨实施钻孔,利用骨钳对骨窗进行扩大,直到3 cm×3 cm,利用十字法对其硬脑膜进行切开并悬吊,之后对脑内血肿进行吸出,再以生理盐水对血肿区域进行充分冲洗,针对存在活动性出血情况可行电凝止血,常规放置引流管,确保硬膜敞开,常规关闭切口。术毕尿激酶(5万U)+生理盐水(2 ml),混合后注入至患者血肿腔内,需要夹管30分钟再行放开,若无显著血性液体引出后即可适时拔掉引流管。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常规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术中血肿清除率和术后2周的格拉斯昏迷指數(GCS)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的意识情况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x±s)描述,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周GCS评分均少于/短于对照组,术中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在全部急性脑血管当中占比高达30%,同时此类患者发病一个月内发生死亡的风险约为50%左右,并且约仅有20%的病人能够在规范化治疗六个月后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该疾病也给患者家庭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及压力。近年来,小骨窗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手术具有微创术式的普遍特点,可快速到达患者脑内血肿腔,同时在显微镜辅助下可实现对血肿的有效清除,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患者颅内压,并且该手术方案可帮助改善其脑部血压水平,对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有助于提升手术中的血肿清除率,同时可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有助于改善其预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骨窗微创手术期间,术者需密切监测患者出血量情况,若出血量较多时则需要转开颅手术治疗,同时实施去骨瓣减压术。从本次的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以及手术时长等手术指标中均优于对照组。也进一步证实,小骨窗微创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行小骨窗微创开颅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颅术,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意识状态恢复,并提高血肿清除率。
  参考文献
  [1] 张富贵.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J].健康大视野,2019,19(7):257.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5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