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小骨窗微创手术用于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脑出血(ICH)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 实验组患者行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肿量、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3.75±6.2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2.73±20.15)ml, 手术时间(94.53±10.57)min、术后拔管时间(2.17±0.23)d、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3.53±0.57)d及住院总时间(12.53±1.34)d明显短于对照组(128.26±16.98)min、(3.42±0.42)d、(5.76±0.61)d、(15.72±1.7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93、12.392、19.182、19.628、10.597, P=0.000、0.000、0.000、0.000、0.000<0.05)。治疗后, 实验组血肿量(9.75±1.62)ml小于对照组的(18.16±2.07)ml, GCS評分(13.57±1.48)分高于对照组的(11.16±1.0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11、9.759, P=0.000、0.000<0.05)。治疗后, 实验组NIHSS评分(6.34±0.76)分低于对照组的(9.96±1.42)分, Barthel评分(14.43±1.32)分高于对照组的(12.52±1.4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517、7.239, P=0.000、0.000<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0.74%高于对照组的75.9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 P=0.039<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5%(1/54), 低于对照组的12.96%(7/5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 P=0.027<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中, 采取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术后拔管、入住ICU及住院时间, 减轻术后昏迷程度, 减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理想。
  【关键词】 小骨窗;微创手术;脑出血;治疗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2.015
  脑出血是一种在神经外科与神经内科治疗中均十分常见的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占全部卒中的 10%~15%, 为非创伤性脑实质出血性的疾病, 多由静脉和毛细血管破裂引起, 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1]。寒冷的气候常常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 基底节区是脑出血常见部位, 其他亦可见于脑叶、小脑、脑干等部位, 从而血压波动很大, 极易导致血管破裂, 因此寒冷天气时脑出血几率较高[2]。高血压脑出血占所有自发性颅内出血的50%~70%,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所有类型的卒中中占据首位。作为神经科急危重症疾病之一, 常合并呼吸、循环等多系统功能严重化衰竭恶化, 脑出血所导致的死亡率与致残率也十分惊人[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老年化人口的数量近几年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 脑出血对于中老年人而言, 危害更甚, 在我国又是一个十分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国, 老年人医疗与养护问题也一直未能有解决方案, 由于目前一个子女需要赡养两个老人的情况极为常见, 负担将会陡然增加。因此在早期诊断后, 应及早进行对症治疗。在目前的治疗手段中, 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4]。其中常规开颅手术从实施至今, 其作为最早的也是使用率最高的手术方案, 其所获得的临床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而小骨窗微创手术为微创手术的最早使用的手术方案, 基于此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头颅CT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发病<48 h内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或家属均知情。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GCS评分<6分;其他严重代谢性疾病病史及并发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肿瘤、脑创伤所致脑出血;心脏病史;精神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54例。对照组中男30例(55.56%), 女24例(44.44%);年龄41~76岁, 平均年龄(57.3±7.7)岁。实验组中男30例(55.56%), 女24例(44.44%);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56.8±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降颅内压、抗生素常规治疗, 术前CT检查结果标记颅内血肿具体位置, 麻醉以全身麻醉为主。对照组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枕部后正中直切口如小脑出血, 取耳弧形切口如基底节出血于额颞处, 将血肿切开行骨瓣开颅操作, 及时清除血肿, 术毕后常规止血, 留置引流管。实验组行小骨窗微创手术:于近血肿处行长约4 cm切口, 颅骨转孔骨窗扩至4~5 cm。“十”字形将硬脑膜打开, 进入血肿腔后使其充分暴露在术野中, 抽吸血肿, 随后切开脑皮质, 血肿吸除, 以吸引器、电刀止血, 生理盐水冲洗、探查, 无渗血后可留置引流管。两组术后常规给予营养神经、降压等常规治疗, 并积极预防并发症。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肿量、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入住ICU时间及住院总时间。以头部CT判断两组患者脑部血肿量。GCS评分[5]:最高分为15分(正常未昏迷), 12~14分为轻度昏迷, 9~11分为中度昏迷, ≤8分为重度昏迷。NIHSS评分:0~42分, 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Barthel包涵日常生活的十个项目[6], 20分为满分, 评分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疗效判定标准:呕吐、昏迷、嗜睡、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为显效;呕吐、昏迷、嗜睡、头痛等症状有所好转为有效;除外以上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昏迷、压疮、二次出血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3.75±6.25)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2.73±20.15)ml, 手术时间(94.53±10.57)min、术后拔管时间(2.17±0.23)d、入住ICU时间(3.53±0.57)d及住院总时间(12.53±1.3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8.26±16.98)min、(3.42±0.42)d、(5.76±0.61)d、(15.72±1.7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93、12.392、19.182、19.628、10.597, P=0.000、0.000、0.000、0.000、0.000<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GCS评分比较 治疗前, 实验组血肿量(71.01±8.55)ml、GCS评分(8.09±0.74)分与对照组的(70.91±8.56)ml、(8.08±0.6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1、0.073, P=0.952、0.942>0.05)。治疗后, 实验组血肿量(9.75±1.62)ml小于对照组的(18.16±2.07)ml, GCS评分(13.57±1.48)分高于对照组的(11.16±1.0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11、9.759, P=0.000、0.000<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 治疗前, 实验组NIHSS评分(23.78±3.24)分、Barthel评分(9.34±0.95)分与对照组的(24.01±3.31)、(9.33±0.9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5、0.055, P=0.716、0.956>0.05)。治疗后, 实验组NIHSS评分(6.34±0.76)分低于对照组的(9.96±1.42)分, Barthel评分(14.43±1.32)分高于对照组的(12.52±1.4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517、7.239, P=0.000、0.000<0.05)。
  2. 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显效29例(53.70%), 有效20例(37.04%), 无效5例(9.26%), 总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显效11例(20.37%), 有效30例(55.56%), 無效13例(24.07%), 总有效率为75.93%。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 P=0.039<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5%(1/54), 低于对照组的12.96%(7/5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 P=0.027<0.05)。
  3 讨论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脑出血在临床十分常见, 容易引发继发缺氧、缺血性损伤, 造成患者遗留肢体活动不灵, 严重者危及生命。由于患病人数多, 这就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经济负担,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7]。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 血肿压迫症状对周边神经组织损害显著。因此, 如何选择有效的高血压脑出血诊疗方法, 提高患者生存几率, 改善后期的生活能力, 已成为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手术为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手段, 可快速解除血肿压迫所致的病灶处供血不足, 避免进一步损伤脑神经细胞。但是外科治疗的标准方法至今尚存在争议, 传统开颅术(包括去骨瓣减压术)为临床上应用较为长久且广泛的手术方式, 但创伤大, 手术时间长, 并发症多, 因此术后患者常自主活动能力差, 生存质量不佳。小骨窗微创手术操作较简便, 精准定位、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对周边正常组织损伤,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止血效果理想, 有效缓解血肿释放物引发的脑组织周边损伤。本组研究结果与韩秀鹏等[8]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 在脑出血患者中, 采取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术后拔管、入住ICU及住院时间, 减轻术后昏迷程度, 减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 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赵雷真. 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9(3):287-289.
  [2] 方松.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疗效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7):3241-3242.
  [3] 李伟. 小骨窗微创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37):7354, 7356.
  [4] 代建华.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6):862-864.
  [5] 许伟明, 黄茂莲. 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7):120-122.
  [6] 宁军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实用医技杂志, 2017, 24(7):774-775.
  [7] 王为文, 张伟, 闫忠军. 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 临床军医杂志, 2017, 45(12):1226-1229.
  [8] 韩秀鹏, 昝春树, 吴春明. 神经内镜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7, 39(3):31-34.
  [收稿日期:2020-01-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31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