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血液科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患者102例,根据单双病号分组,每组均51例,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干预组护士长检查、护理部检查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96.0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4.31%,护理差错率为0.00%、护理缺陷率为1.9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84%、1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及时避免护理缺陷与差错事件,可有效提高血液科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对科室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风险管理;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2(b)-010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hematology nursing. Methods A total of 102 patients received in the department's hematology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single and double disease numbers, each group had 5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respectively. Two groups of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96.08% of the nursing quality check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84.31%, the nursing error rate was 0.00%, and the nursing defect rate was 1.96%,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7.84%, 13.73%(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hematology department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can avoid nursing defects and error events in a timely manner,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ematology care, and ensur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department nursing.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Hematology;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血液科患者多具有病情反復、病程长的特点,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进而可能严重影响到患者临床疗效和病情康复,同时极易引起多种护理缺陷及差错事件,最终引发医疗纠纷[1],因此,需要在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以此有效提高科室护理整体质量,强化护理人员的医疗意识,及时排除护理风险因素,帮助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严重的医疗纠纷,促进患者预后转归[2]。该实验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接收的102例血液科患者,研究风险管理在其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血液科接收的102例患者,根据单双病号分组,每组均51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9:22;疾病类型:多发性骨髓瘤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淋巴癌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白血病10例、其他12例;年龄16~67岁,平均(47.30±4.93)岁。干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30:21;疾病类型:多发性骨髓瘤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淋巴癌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白血病9例、其他11例;年龄区间17~65岁,平均(46.82±5.02)岁。科室护理人员:女性23名,年龄22~48岁,平均(30.51±4.83)岁;职称:5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管护师、8名护师、8名护士;学历:7名本科以上、14名大专、2名中专。组间在性别、疾病类型、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即由护理人员督促患者完成各项身体检查,定期归纳、总结护理工作。
干预组应用风险管理,主要内容: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3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长(组长),由小组成员共同负责血液科风险管理工作,并根据血液科护理特点,制定科学、个性化风险管理计划,指导、支持血液科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同时加深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了解,全面落实风险管理,并且需要定期开展风险管理座谈会,统一讨论以往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日后科室护理需求制定解决方案,及早发现、规避护理中出现的风险因素;②构建风险管理机制:根据血液科当前护理特点,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全面落实到护理工作中,有效加强对患者的检查与评估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及早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同时需要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宣传,加深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指导血液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管理制度,比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③优化科室人力资源:血液科患者病情危重,护理人员工作量繁重,经常会出现调配混乱、人力紧张等情况,因此,需要合理分配护理人员,优化配置人员,弹性排班,合理安排白班与夜班,在人流高峰期,需分配充足护理人员,在患者少量时,科学安排部分护理人员培训或休假,有效避免护理风险发生;④详细落实风险管理程序:根据风险管理程序可保证护理工作有序进行,能减少护理差错,且需要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科学分析护理风险,指导护理人员寻找风险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待分析、评估、检查、确定护理风险后,需根据血液科现状制定预防措施,待护理风险发生时,需再次评估、修正,制定科学的措施,避免日后再次发生。 1.3 评估标准
由护士长、护理部定期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3],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消毒隔离、危重症护理、基础护理等,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即护理质量越高;计算两组护理差错率(因护理人员管理、服务、技术等形成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缺陷率(因护理人员管理、服务、技术等形成的护理工作失误);通过问卷调查表方式评估两组患者对血液科护理满意度[4],问卷分值0~100分,结果:得分≥85分,即十分满意;60分≤得分<85分,即一般满意;得分<60分,即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率(%)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經管理后,干预组护士长检查的护理质量、护理部检查的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差错率为0.00%、护理缺陷率为1.9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84%、13.73%,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
经管理后,干预组患者对血液科护理满意度为96.08%,对照组患者对血液科护理满意度为84.31%,即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与其他科室相比,血液科患者多具有病情危重、病程长、疗效缓慢、治疗成本高、住院时间长等特点,对血液科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液科护理工作量,再加上久治不愈,患者经常会出现烦躁、恐慌等负面情绪,进而极易引发护理缺陷及差错事件,增加护理风险,最终可能引发医疗事故和纠纷,严重影响到患者临床疗效[5]。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自然生态日益恶化,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发生极大变化,致使血液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长[6],为了进一步提高血液科护理安全性,及时排除护理风险,需要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以此加强血液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处理护理缺陷和差错事件,避免医疗纠纷,且能全面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不满情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临床疗效[7-8]。实验结果表明,经管理后,干预组护士长检查的护理质量、护理部检查的护理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差错率为0.00%、护理缺陷率为1.9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84%、13.73%,患者对血液科护理满意度为96.08%,也明显高于对照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不仅能有效提高血液科护理质量,保证护理操作的安全性,还可减少护理缺陷和差错,能及时避免医疗事故和纠纷,值得大量推广应用在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中。
[参考文献]
[1] 沈奕新,周迎杏,陈娟.1+3管理模式应用于改善血液科住院患者按时服药率的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4):64-66.
[2] 丁丽萍,姜毅,杨爱英.血液内科急诊患者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09-209.
[3] 谢峻峻,范小青,缪丽丽,等.血液科护理风险控制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8,9(2):62-64.
[4] 胡亭钰.医院质量与安全评价指导下的护理岗位安全管理在血液专科病房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116-118.
[5] 谢志英.PDCA循环在血液科住院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3):160-162.
[6] 斯琴格日乐.互动式安全隐患分析讲座在血液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1):76-77.
[7] 孙琛.路径化健康宣教模式对恶性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24):3390-3392.
[8] 沈静.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22-23.
(收稿日期:2019-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2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