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观察及护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鲍英
【摘要】目的:掌握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9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回顾分析。结果:98例病人中,89例病人治愈出院,9例好转出院。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过程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出血的观察。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中图分类号】R55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54-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自发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出血时间延长。主要表现为从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到大片的瘀斑瘀点,牙龈出血,口腔出血。从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9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过精心护理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对其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总结。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98例患儿中男55例,女43例,一岁以内69例,1~3岁22例,4~6岁7例。大部分患儿表现为皮肤,粘膜广泛的非对称性的出血点及瘀斑,以头面部,四肢的多见。其中有3例表现为鼻腔出血。98例中均有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其中血小板最低值为2×109/L。
1.2 方法:98例患儿均予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滴注,连续2天,同时给予地塞米松1mg/kg・d静脉推注。血小板正常后,地塞米松逐步减量至改成泼尼松片口服。血小板持续正常后,泼尼松片逐步减量至停药。同时给予止血及相应的支持治疗。
1.3 结果:患儿出血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减轻或逐渐消退,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经治疗89例治愈出院,9例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出血的观察:观察皮肤瘀点、瘀斑的部位及变化。观察神志,面色,瞳孔的变化。若患儿出现烦躁,嗜睡,头痛,呕吐提示颅内出血;若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可能合并脑疝;如腹痛,便血提示消化道出血;若血尿提示肾出血;血压下降提示失血性休克。发生上述这些情况时应该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紧急处理。
2.2 皮肤护理: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发热时禁用酒精擦浴,以防擦浴过程中,造成皮肤的损伤。测血压时,袖带充气不能过度,时间不宜过长。静脉穿刺时注意止血带的松紧程度,对于各种治疗和检测性穿刺要具有条理性,尽量做到一次穿刺,实现多种目的和用途,以免因各种不合理的穿刺导致皮下血肿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出血,坏死和感染。
2.3 用药护理:98例患儿全部予丙种球蛋白静滴,输液过程中,前15~30分钟速度宜慢,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患儿出现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腹疼,恶心,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用药过程中不可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以免造成疾病复发。长期服用激素应向病人解释该药可引起库欣综合症,易合并感染,患儿易激动和不安。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解热止痛的阿司匹林,双嘧达膜,复方氨基比林,安痛定,右旋糖酐,磺胺类药如长效磺胺、磺胺异恶唑,以及先锋类药物等。以及避免使用抗凝集的药物。
2.4 饮食护理: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供给足够的营养,利于疾病的恢复。鼓励患儿少量多餐。如出现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禁食过程中,注意口腔卫生,必要时给予口腔护理,病情好转时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坚硬的食物,防止口腔黏膜及牙龈出血。由于激素能增加糖原异生减少葡萄糖的分解利用,肝糖原贮存增加,血糖升高并产生尿糖;还能增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减少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肠内钙的吸收,以及留钠排钾作用。所以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如不注意饮食很容易造成并发症的出现,如糖尿病,高血压,浮肿及心脏疾病。因此应给低糖,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宜消化饮食,如豆浆,鸡蛋,瘦肉,动物肝肾,新鲜蔬菜及含钾丰富的香蕉,果汁等。
2.5 生活护理:在生活中,应予患儿宽大的衣服,质地柔软。减少对皮肤的损伤。给患儿洗脸擦澡的水不宜过高,以接近体温为宜。避免水温过高使表皮血管扩张,加重出血。擦澡时动作要轻柔。使用软牙刷,防止损伤牙龈。口腔有炎症时可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液作口腔护理。少量的鼻腔出血者,可用干棉球,明胶海绵或用0.1%肾上腺素棉球塞鼻,压迫止血和局部冷敷。如出血仍不缓解,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止血。
2.6 健康教育:由于患儿年龄小,缺乏接受健康教育能力,故对患儿的健康教育偏重予家属。(1)给病人家属讲述本病有关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消除紧张情绪。让病人家属了解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以配合治疗。(2)指导预防损伤,如不玩尖锐的玩具,常剪指甲,选用柔软的棉质衣服等(3)患儿出院后两个月,不接种疫苗。(4)患儿服药期间不与感染患儿接触,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着凉。以防感冒,加重病情(5)患儿应定期随诊。一旦发现皮肤瘀点,瘀斑时,应立即到医院复查或治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