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沙盘模拟(ERP)俱乐部促进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俱乐部及社团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校园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校风和学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学科竞赛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俱乐部丰富的活动内容与新颖的形式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在传统的学术性活动中增加更多的情感和趣味性,也能更有力地促进竞赛发展。
关键词:企业经营沙盘模拟;俱乐部;大学生学科竞赛
基金项目:2018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20180514);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2018年度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2019年度发展专项在线课程建设项目;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科研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902038)。
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是近年很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突破了高校管理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在校学生在模拟实践中获得等同于实践操作的能力。但是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以俱乐部的形式来进行企业沙盘模拟,更是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俱乐部丰富的活动内容与新颖的形式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在传统的学术性活动中增加更多的情感和趣味性,也能更有力地促进竞赛发展。
一、背景及现状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迅速从大众化阶段向着普及化阶段迈进。俱乐部及社团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校园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校风和学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学科竞赛提供了强大的助力。目前,在学术性竞赛中,存在欠缺有效实施载体、资源支持缺乏、优质参赛者数量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值得讨论的话题。俱乐部丰富的活动内容与新颖的形式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传统的学术性活动中增加更多的情感建设和趣味性,从而使俱乐部更有力地促进竞赛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学术化的ERP管理咨询队伍
ERP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加上ERP本身严密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集成性,往往使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不知道采取什么对策,更谈不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先制定防范措施。因此,在客观上需要一支高素质的ERP管理咨询队伍。运用他们的知识、经验以及合理的技能,为在校学生提供第三方咨询意见,帮助学生实现计划预定的目标,确保ERP的实施成功。
(二)缺乏有效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建立有质量的ERP系统并且保持实施的稳定性,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资源支持和技术支持。首先引进系统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否则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问题,后期也可能会因此而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另外实施过程中需要高校为项目提供支持,这些工作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和实施建议、项目目标、系统配置、必要的二次开发、系统维护和系统升级工作。因此高校内部技术人员的素质以及他们对项目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影响着系统实施的效果。而多数高校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人力资源,都不足以实施高效化的管理要求。
(三)数据的准确性被忽视
ERP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数据是有人员收集、输入的。最早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只注重高效率,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并没有过多的核实。例如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系统中,导致系统相关数据的不准确,在失真的数据下,ERP分析出来的结果必然是错误的。因此对整个ERP系统应用的成效造成巨大影响。
(四)缺乏优质参与者
现如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意味着新世纪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就是要重实践、重创新、重能力。而ERP 项目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优质的参与者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的促进项目的实施过程。综合来讲,如果参与者不具备相对扎实的学习能力为基础,又缺乏面对训练后一系列变化的勇气,没有做好下一番苦功的准备,很难达到项目预期的目标。而我们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参与者的数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证。
(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项目实施的有力保障。本身因为项目的难度,参与者数量就少,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教师以及二级学院参加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必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应包括对参与学生、指导教师等方面的奖励,使他们对实施项目充满热情,从而更好的促进项目的实施。
三、依托俱乐部,促进企业经营模拟竞赛的途径与措施
ERP俱乐部是促进企业经营模拟竞赛的重要动力,通过对俱乐部的内部建设,吸引更多ERP人才,为竞赛提供优质参赛者,更好地促进竞赛发展,进一步扩大竞赛影响力。
(一)完善ERP俱乐部管理体系
良好的管理更能促进学习与发展,俱乐部缺乏良好的管理將会造成不良影响。现高校中不是所有ERP俱乐部都具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如何完善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问题,而建立一支专业的ERP管理咨询团队能够为ERP俱乐部的管理带来更多便利。首先要从基本考勤开始,ERP俱乐部作为学术性俱乐部,更需要根据自身制定基本的考勤规则,应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来激发成员积极性,避免出现成员随意“流动”的情况。其次,面对企业经营模拟竞赛,俱乐部则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案,为之后训练的顺利进行做好充足准备。对于ERP俱乐部来说,交流分享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训练之后,花时间进行总结分享,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是俱乐部发展的最佳动力,做好情感建设也能够让成员收获更多,保障俱乐部内部稳定协调。
(二)提升俱乐部自身实力
提升俱乐部自身实力能够较快的扩大企业经营模拟竞赛的影响力。提升俱乐部的实力,不仅需要有指导老师的正确指导,还需要成员的努力。拥有优质的资源能够让俱乐部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加强资源有效利用。老师的指导可以使俱乐部成员更好的掌握ERP操作流程,同时也要注重对俱乐部干部成员的培养。ERP俱乐部经过训练、实践与分享,能够逐渐提高自身实力。在选拔成员方面也要注重成员兴趣和积极性,有成员才能组成俱乐部,优秀的成员能够大大提高俱乐部实力,优秀成员与俱乐部干部将为企业经营模拟竞赛提供优质的承载体。 (三)多方位宣传
1、以兴趣作为宣传支撑点
ERP俱乐部本身就需要对于ERP有兴趣的成员参与,才能赋予俱乐部力。ERP俱乐部需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虽然是企业经营模拟,但不能只局限于经济学类的学生。应该广泛宣传,为企业经营模拟竞赛提供更多优秀参与者。现多数高校ERP俱乐部只有经济学类学生参与,其他专业学生对ERP了解很少,若能在全校范围内进行ERP相关知识的宣传,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一定会更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模拟,加入ERP俱乐部更能激发其兴趣以及参赛热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兴趣培养。通过课堂、俱乐部等了解到相关知识,老师、同学的引导也很重要,有兴趣就要深入付诸实践,更好的培养兴趣,主动去探索ERP的魅力。竞赛成果对于学生也会有吸引力,竞赛奖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激发兴趣的一个点,以竞赛吸引学生,有能力的学生又为竞赛提供承载体。
2、创建特色项目
建立特色项目对于俱乐部的发展和促进企业经营模拟竞赛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日常的ERP训练中,定期做交流分享,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分享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他成员可借鉴的地方,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对成员提升自己实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在一次次的分享中,成员能够积累更多经验,成员间也能进行良性竞争,在竞争中进步,在进步中收获。在竞赛准备期间,ERP俱乐部进行密集训练,合理安排时间,制定特色训练计划,将ERP打出自己的特色。或与其他高校联系协调,进行模拟竞赛训练,为之后的竞赛提供一定准备。时刻把握相关动向,做到与时俱进。
3、加强平台宣传
纸质宣传现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信息化时代,手机的普及,让众多平台诞生。平台宣传的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通过加强平台宣传,同时加以海报、宣传单等方式,让更多人看到。网络宣传能够节省人力物力,将主要精力花费在宣传内容上。让内容更加抓人眼球,避免纸质宣传的枯燥,吸引更多ERP兴趣爱好者,扩大ERP俱乐部与企业经营模拟竞赛的影响力。
(四)加强资源利用与技术支持
现许多高校已建立ERP实验室,俱乐部应合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多个高校在推广企业经营模拟,推动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与互帮互助的精神,让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为社会实际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在未来发展中,企业经营模拟有希望成为一项重要培养项目,加大资源投入,扩大俱乐部规模,也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加强ERP技术支持,培养更多优秀成员与ERP人才,根据俱乐部规模,适当增加指导教师人数。平时训练中,请参加过竞赛的学长学姐进行指导,掌握一些技巧,更加自如地应对不同规则的模拟训练。
结语:
ERP俱乐部对于促进企业经营模拟竞赛具有较大作用。俱乐部虽然以兴趣为支撑,但不乏优秀成员,有能力有目标的成员作为竞赛的有效承载体,积极推动了企业经营模拟竞赛的发展。ERP俱乐部作为学术性俱乐部又不缺乏实践,能够结合现实进行企业经营,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具有很大好处。在未来,ERP俱乐部在高校中将会更加普及,跟进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创建具有特色的俱乐部,实现ERP俱乐部与企业经营模拟竞赛的共同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计划控制思想,精益生产的思想,这些都是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ERP的整个供需链资源管理的思想。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ERP教学是高校教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断探索新的ERP教学模式,理性地分析现状并发现问题,转变教学思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优化教學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ERP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睿.ERP课程教学模式新探索[J].普洱学院学报.2015.(7)25-27.
[2]余海艳.ERP教学问题之探讨[J].陕西教育,2009.
[3]蔡志奇.应用型本科协同育人模式多样化刍议[J].教学研究,2014.(07).
[4]陈明明.智慧教育背景下关于教与学的探索与实践[J]2017.( 26).
作者简介:
潘泱铮(1999.10-),女,浙江温州,汉,学生,大学本科在读,物流管理专业。
郑金霞(1998.8-),女,江苏盐城,汉,学生,大学本科在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通讯作者:
刘家才 (1970.1-),男, 四川长宁,汉,硕士,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企业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005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