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信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农户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单元,其信贷需求及其满足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样本农户基本特征
青年农户占比较低。从年龄段分布情况看,样本农户以30岁以上的中青年为主,30~60岁之间的农户占比达到了90%以上,其中年龄在41~50岁之间的占比最大(28.8%);30岁以下农户占比较少,占8.1%,其主要原因在于,30岁以下的人群,有更多的外出务工或到当地企业就业的机会。
样本农户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5.6%的样本农户不识字或识字很少,34.6%的样本农户仅接受了小学教育,44.9%的农户接受了初中教育(6~9年),受过高中和中专教育(9~12年)的农户占比13.8%,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农户仅为1.1%(一般为农村中小学退休教师)。
样本农户的家庭规模普遍较小。样本农户家庭规模介于1~11人之间,家庭平均规模为4人,以3~5人居多(在469个样本中有357户,占比76.3%),家庭中16岁以上劳动力平均有3人,家庭拥有2~4个劳动力的农户居多(占比达到86.9%)(见表10)。
样本农户经济活动
农户经济活动多样化,初步摆脱了以传统产业为主的生产活动领域。从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业信息的分析中发现(见表11),在样本农户中,家庭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有103家。这表明在样本地区,从事非传统农业生产已经成为农户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多数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在与村中其他农户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的比较中,样本农户对自己家庭财产状况和收入的客观估计,两者具有一致性(见表12),认为自家处于中等水平的农户占比超过了60%。
样本农户收支基本均衡,部分样本户有结余。从样本农户2006年全年现金收支信息(见表13)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总收入集中分布在1万元以上区间(71.5%);总支出同样以大于1万元区间最为集中(49.9%)。可以认为,从整体上来看,这些地区的农村居民中,大部分能够实现收支基本均衡,并有部分农户有一定的储蓄能力(见表14),约四分之一强的农户储蓄余额超过2万元,一半强的农户储蓄余额超过1万元。同时,如果将样本农户的收入、支出和储蓄结合起来观察,可以看到大部分农户的收入比较稳定,已经具有一定的储蓄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
农户金融需求分析
较多农户有以向正规金融机构负债经营方式发展生产的意识,但内源融资也是重要的选择。
从样本农户发展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启动资金来源意向的分析中发现,465个有效样本中,选择从银行或信用社贷款的最多,达175户;其次是选择依赖自我积累(储蓄),为162户;而选择从亲朋或关系户借款的农户有89户(见表15),这说明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存在着信贷需求,并且以信用社为主的正规金融机构是农户在启动生产经营活动时的第一资金来源。
但是,不同县域的样本农户,有不同的筹资选择意愿。四川和吉林省的样本农户在有资金需求时,较多愿意选择从农村信用社借款,其次占比较大的是选择自我积累;而河南省的农户选择自我积累而内源融资的比重最大,其次选择从亲朋或关系户借款,只有22.9%的被调查农户选择从银行或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融资。
调研小组认为,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筹集方式选择意愿,与当地正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深化层次密切相关。如果正规金融机构农户信贷深化度较高,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成本低、信贷可得性高,将有更多的农户倾向于选择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融资。
农户正规借贷需求较高,且已有较多的有信贷需求的农户有获得正规金融机构信贷的经历。
对于农户是否需要从银行、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考察发现,78%以上的样本农户选择了需要贷款,而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农户选择不需要贷款。这与课题组2005年在贵州省铜仁地区的调研情况比较类似,该地区农户的该项贷款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90%的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有需求。这一统计结果与前面借款渠道调查的结果相佐证。对选择不需要贷款的农户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其中大部分农户(137户)是因为生活没有困难、自有资金已经可以满足需要而不需贷款(见表16、表17)。总体来讲,农户对从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进行贷款或者借款的需求面比较大。吉林省的样本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面最高,80%以上的样本农户选择了需要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
大部分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有从银行、农村信用社获得贷款的经历(见表18)。但是,各样本县域得到过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样本农户占比不一致,吉林省85.2%的样本农户有从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经历;次之为四川省,占76.2%;河南省的样本农户有从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经历者所占比重为44.8%。
在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多样性不足的今天,在样本县域,农户能够享受到的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服务,惟一来源是农村信用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的程度和绩效,是直接影响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获得性的主要因素。
农户对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的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机制能否有效运转。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推广面比较广,大多数农户了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调研样本县域,有70%的农户知道当地农村信用社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说明大多数农户了解小额信用贷款,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宣传是到位的。同时,调研样本农户中,39.3%的农户是农村信用社的社员,在农村信用社持有股份(见表19)。
超过60%的农户接受了农村信用社的信用评级,并被农村信用社授予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从总体而言,农村信用社授予农户的信用贷款额度是比较高的,平均值为11447.5元,大多数农户的信用额度分步在1000~5000元之间(占比40.5%)和10000元以上(占比28.5%)(见表20)。
多数农户对当地农村信用社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比较高。农户对当地农村信用社服务满意程度的考察发现(见表21),对农村信用社提供服务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农户占比达75.4%。另有约四分之一的农户对信用社的评价比较一般。
农户是有经济理性的群体,其所需要的服务(特别是贷款需求)如果能够得到满足,那么对农村信用社的满意程度就高。因为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地区最贴近农户的甚至是惟一的正规金融机构,如果农户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信贷活动中某些违规事件如人情贷款等产生,均可能影响农户对农村信用社的评价。
农户在2004~2006年获得贷款或借款的情况。
正规金融机构是农户融资的主渠道。在样本农户中,2004~2006年获得过贷款或借款的农户有289户,总计获得贷款和借款488笔,其中从农村信用社借款304笔,农村信用社借款来源倾向为62.3%;从亲戚朋友处获得贷款171笔;从其他渠道获得贷款13笔(见表22)。由此也可以得出结论,农户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借款是农户融资的主渠道。这与课题组2005年在贵州调研的结论是一致的。在这些地区,正是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的开展,改善了农户贷款的可得性。
但是,不同县域农户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可得性是不一致的,吉林样本农户从农村信用社获得的借款占其总借款笔数的比例最高,达到了89.0%,农户大部分融资行为都是依靠正规金融机构来完成的。而在河南,73.6%的农户借贷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只有25.6%的贷款来源于农村信用社。
农户贷款用途多样化。从农户借款用途角度分析(见表23),用于传统农业的部分所占比例最大(购买农资+购买农具+购买畜禽)。调研区域为传统农区,农业生产活动是农户主要的经济活动,资金支出渠道和收入来源主要在农业,也是可以理解的。其次为生活方面的用途,再其次为用于发展工商业方面的支出,然后是用于子女教育费用方面的支出。除了用于购买农资方面支出外,没有任何一项的贷款用途具有显著高的比例,各个用途比较分散,说明农户的融资需求具有比较高的多样性。
农户未来资金需求量较大。较多农户自有资金能满足未来的资金需要。在对未来资金需求状况做出判断(对“是否有借款的打算”问题的回答)的有效样本农户中,27%的农户表示近期有借款打算,73%的农户表示无借款打算。农户近期不需要借款,其原因主要在于自有资金已能满足需要、近期没有较大资金支出、家庭比较贫困担心借款背负债务等。
农户的借贷资金需求量比较大。有借款打算的样本农户期望一次借款额(见表24)说明,调研区域农户的借贷资金需求量还是相对较大的。
农户可接受的利率水平的范围较广,但承受高利率的意愿不强。在农户回答可接受的最高年利率水平时,330个有效样本农户中,超过70%的样本农户选择的利率低于10%,只有3.6%的农户选择可承受高于15%的利率(见表25)。同时,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农户表示只要能够获得贷款机会,愿意多付利息;另有三分之二的农户表示并不愿意为获得贷款机会而多付利息。
农村民间借贷与农户之间的借贷行为较为普遍
农村民间借贷活动较为活跃。样本农户中,有45%的农户对“本地除银行、信用社、邮储以外,是否有民间有息借贷活动”给出了肯定的回答。鉴于某些农户会对高利贷情况有所隐瞒,所以据调研小组估计,民间借贷的实际情况高于该统计数字,说明民间借贷在样本县域较为活跃。一般来讲,农村信用社渠道的正规金融供给会对民间借贷活动产生挤出效应,随着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增强,民间借贷将减弱。
农户间的资金互借行为比较普遍,但多为无息借贷。农户个人之间、农户与农村微小企业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一些是偶然发生的、非组织性的金融行为,并且这些行为较为普遍。465个对“您家2004~2006年是否借款给他人”做出回答的有效样本农户中,有40%的农户做出了肯定回答。但是,在183个对“借款是否收利息”问题做出选择的样本农户中仅有11个农户的答案为“是”,占比6%,表明农户之间的资金互借行为大多数是不收取利息的(见表26)。
农户间的互借行为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保障程度较低,但农村信用文化较好,发生拖欠现象较少。农户借款对象绝大多数是亲戚、朋友和邻居,表现出较强的情结关系。在185个2004~2006年期间借款给他人的样本农户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农户在借出款项时用书面形式表达了债权债务关系,而其他四分之三的样本农户没有用书面形式表达债权债务关系,仅有口头借款协议。高达97.3%的农户没有设置债权保障措施,82.6%的借贷行为没有确定还款期限。尽管这种资金互借行为缺乏法律保障,但是87.8%的有借出款项的农户,在自己需要资金时能及时回收借出款项,发生资金拖欠情况的比例仅12.2%。这表明调研区域当地农村的信用环境比较好,农户信用意识也较强(见表27)。
民间借贷利率大多在有关法规认可范围内。在174个对“就您所知,向本地民间放贷者借款100元,每年的最高利息是多少元”问题回答的有效样本中(见表28),利率水平低于10%者占35.6%,利率大于10%而低于40%者占比为62.1%,而年利率高于40%者仅占比2.3%。统计结果显示,调研范围内农户民间借贷年利率平均值为17.4%。
农户有一定的保险意识,但参与保险的主动性不强,且农村保险供给与保险需求脱节。
农户保险需求较大,有一定的保险意识,且保险参与率较高。在受访的所有样本农户中,约有96.6%的农户认为需要保险,91.6%的农户认为花钱投保值得,94%的农户参加了保险,说明大多数农户具有保险意识。但是,也有6%的农户没有参与过任何保险,其中55%是因为没钱和保险费太高而没有投保(见表29)。
农户参与保险的非自愿性现象突出,且保险需求存在多样性。在参加过保险的样本农户中,仅有3.9%是自愿投保的,89.3%的投保户的保险行为表现出一定的非自愿性行为特征,包括在乡村干部动员、行政命令、有关部门统一保险(见表30)情况下参保的,集中体现为在一定的政治压力下的参保。该部分投保农户中,投保的保险绝大部分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种医疗保险和学生平安保险系由政府和学校统一推进的,实际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农户对“最需要的保险险种”的选择中,对医疗保险的选择占比最大,并且也有较多农户对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人寿保险、财产保险、种植业、养殖业保险等存在需求。
保险供给和服务比较规范,农户对保险服务比较满意。在已经投保的农户中,有32.6%的农户出现过保险事故,出现保险事故的农户中有93.6%认为保险理赔及时,并且,有94.3%的农户认为,保险理赔是按照保险合同进行的合理赔付。也正因为如此,才有91.6%的农户认为花钱投保险是值得的(见表31)。这与调研组2005年在贵州铜仁地区的调研结论有较大的差异。
农户信贷需求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在研究中,课题组利用2005年对贵州省铜仁地区相同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农户信贷需求的因素。根据调查的数据,以农户是否存在信贷需求和农户是否能够获得贷款(是=1,否=0)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户特征变量(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等)、农户财产变量(金融资产、家庭财产状况等)、农户收入和就业变量(收入、收入来源特征、从事非农务工情况等)、农户贷款能力特征变量(以往贷款情况等)、地区特征变量为解释变量,选择二项分布的Probit模型对影响样本农户信贷需求的因素进行了估计,得到与贵州铜仁地区研究的某些结论相似的结论。
曾经获得过贷款的农户和获得贷款次数较多的农户,其信贷需求意愿也较为强烈。对于长期处于金融抑制状态的传统地区农户而言,已经失去了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信贷的信心,但是,一旦有过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贷款的经验后,特别是可以重复获得贷款的情况下,将会极大地刺激其信贷需求的产生。由此,也可以证明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机制的有效性。
户主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借贷。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农户户主年龄的增加,农户的生产形式越趋稳定,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不会产生由于改变生产组织形式(例如从种植户转为养殖户,或者从纯农户转变为兼业农户)而带来的信贷需求。并且随着户主年龄的增加,农户家庭的资产积累越多,在资金上越有可能达到自给自足,因此对信贷的需求越小。同时,年纪较大的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无债一身轻”的想法根深蒂固,而年轻人的思想比较开放,又正处在生产活跃的阶段,比较倾向于通过借贷来筹集资金。同时,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具有现代信用意识,对信贷需求相对越大。
劳动力数量对农户是否有信贷需求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农户家庭的劳动力数量越多,其家庭的收入来源就越多,创造财富的能力也越强,就更有能力通过其家庭内部的劳动来满足资金需要,因此其信贷需求相对就较小。
一般而言,农户的家庭财富和储蓄对农户的信贷需求会有显著的影响。储蓄越高的农户,借贷的意愿越低;财产状态处于下等水平的农户有更强烈的信贷需求意愿。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绩效差异直接影响到农户的信贷需求。由于不同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用贷款的绩效差异较大,农户信贷可得性差异较大,因此,县别特征变量对于农户能够获得贷款具有较强的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9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