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和血脂变化相关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和血脂变化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11月期间,来该院治疗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受检查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完成6h的脂肪餐负荷试验。观察组患者依照其空腹状态、餐后4 h的体内TG(三酰甘油)指标水平,测量两组餐前后的NO、ET-1、等指标,与TG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餐后的不同时间段,体内TG水平指标相较对照组受检者明显较高、但NO水平则相较对照组受检者明显较低、ET-1水平则相较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在餐后4 h的PAI-1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但是t-PA则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TG水平与NO以及t-PA呈现负相关,但是与ET-1、t-PA则呈现正相关。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会致使机体的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发生平衡失调情况,机体的NO以及t-PA水平也明显降低,但是ET-1以及PAI-1则明显提升,因此在当前临床中可以对作为早期发现患者餐后高TG血症发生行及时治疗。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血脂变化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3(b)-0049-02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当前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并发症,如果患者病症严重则会引发患者死亡[1]。经过有关研究结果认为[2],患者的体内TG指标水平,一旦增高是患者的AS(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心病的病发高危独立性因素,也有相关研究学者认为是致使患者,发生血管的内皮功能受损的重要起始诱因[3]。因此现阶段临床中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脂肪餐后TG指标水平变化研究还是尚且不够深入。该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和血脂变化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来该院治疗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受检查的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纳入本次研究的观察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病情诊断指标,排除存在身体严重器官疾病、高血压病症的患者。观察组患者包括了20例男性患者和10例女性患者,年齡为60~80岁,平均年龄为(70.18±6.89)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31±2.15)kg/m2;对照组受检者包括了18名男性和12名女性,年龄为61~79岁,平均年龄为(69.28±4.67)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02±1.77)kg/m2。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通过对所有本次研究的实验者,在开展本次实验研究过程中,停止一切药疗,只能适当引用少量的开水,禁止患者出现剧烈的运动、禁止烟酒。在受试者空腹状态12 h之后,在次日清晨完成进食,所进食的事物总热量控制为3.6×103 kJ脂肪餐,在脂肪餐中主要的食物成分组成,包括了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通过分别抽取受试者,在餐后的不同时间阶段抽取静脉血液作为研究备用,具体时间段为餐后2 h、餐后4 h、餐后6 h。
1.3 血脂测量方法
通过使用氧化酶终点法完成受试者的血清测试,分别于餐后2 h、餐后4 h、餐后6 h测量TG的血清水平。此项指标通过采用B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完成测量,主要是为了对人体的血清TG进行检测,通过使用上海佳和科技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有关试剂盒,依照试剂盒上的有关说明完成检测。
1.4 血管内皮活性因子测定方法
对患者的血清NO进行测定,通过使用ELISA测量方法完成,对血清的ET-1检测同样使用ELISA测量方法完成,血清PAI-1的指标检测,同样使用ELISA测量方法完成。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两个样本率比较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试者餐后的TG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餐后的不同时间段,体内TG水平指标相较对照组受检者明显较高,在餐后的不同时间段均明显相较对照组较高,在餐后4 h到达最高峰,之后在6 h指标水平逐步降低。但NO水平则相较对照组受检者明显较低、ET-1水平则相较对照组明显较高,见表1、表2。
2.2 两组受检者餐后PAI-1、t-PA变化情况相较
观察组患者在餐后4 h的PAI-1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但是t-PA则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血清TG的指标浓度始终是当前临床中,始终是与冠心病的病理作为共同研究的重点。有相关研究学者提出了患者在餐后,是最为容易产生AS的重要时间段[4]。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机体,会经常伴随发生血脂代谢紊乱情况,主要以TG增高尤为常见。有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餐后4 h时间内,TG指标水平可以明确的反应患者的餐后脂代谢异常水平情况。血管内皮细胞所完成分泌的主要活性类成分物质,主要包括了NO、ET-1,NO是属于一种抑制类白细胞所黏附的有关物质,具备了对AS的抵抗作用[5]。ET-1主要是一种能够引发患者的血管强类型收缩的物质。糖尿病化职能和的血清ET-1指标增加,以及NO指标的降低,均是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性紊乱的重要标志。T-PA以及PAI-1能够保证动态化平衡,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血液流通顺畅,血管的整体完整性得以保障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观察组患者在餐后的不同时间段,体内TG水平指标相较对照组受检者明显较高,在餐后的不同时间段均明显相较对照组较高,在餐后4h到达最高峰,之后在6 h指标水平逐步降低。但NO水平则相较对照组受检者明显较低、ET-1水平则相较对照组明显较高;观察组患者在餐后4 h的PAI-1水平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但是t-PA则相较对照组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的TG水平与NO以及t-PA呈现负相关,但是与ET-1、t-PA则呈现正相关。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会致使机体的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发生平衡失调情况,机体的NO以及t-PA水平也明显降低,但是ET-1以及PAI-1则明显提升,因此在当前临床中可以对作为早期发现患者餐后高TG血症发生行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骏, 麦高阳, 李有佳,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脂肪餐后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 2015, 35(6):1534-1536.
[2] 童强, 王慧, 徐静,等. 苯扎贝特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餐后三酰甘油、血管活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 2015(1):79-80.
[3] 费玉明, 徐文姬. 中西药联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1, 18(2):154-155.
[4] 肖园园, 曾朝阳, 田晓年,等.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3(2):228-231.
[5] 鲁旭亮.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27(2):147-149.
(收稿日期:2018-12-25)
[作者简介] 宋杨(1985-),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内科(神经系统疾病为主)临床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48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