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行为能力及认知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行为能力量表(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24.47±2.22)分、(27.05±1.1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80±2.36)分、(21.94±2.12)分,观察组BBS评分分别为(8.31±1.12)分、(9.15±1.1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32±2.66)分、(7.94±1.7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70.8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改善临床表现,有利于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针灸;脑梗死;康复训练;认知功能;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4-118-01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最常见病之一,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非常高的疾病,后遗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1]。随之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环境的恶化及社会压力的日益增加,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只增不减。在脑梗死患者的后遗症中,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主攻课题也是棘手问题,无论是首发还是复发均易导致轻、中度的认知障碍,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困难。目前,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方法较多,但取得的临床效果欠佳,主要以患者的自行身体锻炼为主。近几年,笔者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针灸配合治疗,临床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96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纳入标准:经过核磁共振或CT检查后确定为脑梗死的患者;符合西医临床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次研究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进行,且通过我院伦理协会批准。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晕针的患者;意识不清或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8.78±2.39)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病程(3.22±1.02)年;观察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8.12±2.78)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病程(3.67±1.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针灸疗法治疗,针灸选择四神聪、印堂、水沟、百会、足三里、丰隆,以及两侧的内关作为进针穴位。百会、四神聪选择长度为1.5寸的28号毫针,平补平泻,四神聪入针后向百会刺入,百会选择平刺法刺入0.8寸;印堂选择长度为1寸的28号毫针,平补平泻的向鼻部的方向平刺入0.5寸;水沟选择长度为1寸的28号毫针,用雀啄法向鼻中隔的方向斜向入针刺入0.5寸,以达到眼球湿润的效果为佳[2];足三里,丰隆均直入1.2-1.5寸,平补平泻,两侧的内关使用长度为1.5寸的30号毫针,采用泻法直刺入1寸,达到触电感效果为佳。在行针得气后将毫针留置30min,每间隔10min将毫针进行1次捻转处理,每天进行1次行针,每周进行6次行针,以1个月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无明显不适症状,认知和行为能力基本正常;有效:認知和行为能力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行为能力量表(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MMSE评分分别为(24.47±2.22)分、(27.05±1.1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80±2.36)分、(21.94±2.12)分,观察组BBS评分分别为(8.31±1.12)分、(9.15±1.1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32±2.66)分、(7.94±1.7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70.8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并发的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较为常见,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除脑梗死外,还有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白质疏松、慢性脑缺血等危险因素均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3]。由于认知障碍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治疗,延缓了康复日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针灸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一般是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时的操作手法,对患者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的特点是:在部分情况下,患者治疗时不需要服用药物,只是通过患者身体的一定穴位用针刺入。脑梗死患者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问题的关键,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针灸疗法具有很多优点:①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②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显著,特别是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BBS评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改善临床表现,有利于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段洪波,田雯艳. 奥拉西坦结合早期热针灸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东南国防医药,2016,18(6):612-615.
[2] 李福强. 针灸康复治疗措施对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8,33(6):39-41.
[3] 安淑岩.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6(6):147-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276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