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时杰会 耿亚飞

  摘 要 传统式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仍存在某些弊端,需采取有效的策略克服这些缺陷,使之顺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建构主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Problem-driven" Inquiry Teaching Strategies
  SHI Jiehui, GENG Yafei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1)
  Abstract Traditional teaching is not sui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roblem is the problem of teaching methods to explore the main line, the student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build new knowledge around the issues of teaching methods, this new teaching model, there are still some drawbacks, the need to adopt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hese defects, so that is responsive to commun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quiry teaching; constructivism; strategy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主要思想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结合相关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和强化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带着问题探究,使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为教学思想,亦是启发教学的精髓。
  因此,我们围绕问题,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组织程序是依据教学的进程和安排,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积极思考发现、提出问题→自我探究,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一直到得出正确结论。
  1 “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教学改革并不神秘,它的目标有三点:一是抛弃传统教学中束缚学生思路和填鸭式教学的做法;二是遵循现代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三是在所使用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能够满足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按照现代教学的理念和机制,转换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来授课的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因此,在实现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缩小教师讲授的比例,给学生留足够的自我思考的空间,达到学生在提问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的目标,也就是探究式教学的目标。
  2 “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
  (1)基本问题是学生思考的出发点。从模式的结构来看,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是教学的开始和主要线索,而且是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因此要将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同时,这个过程也是筛选信息,并分析、综合的过程,能使学生培养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2)师生角色转换是关键点。所谓“自主探究”,即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本位”代替传统的“课本本位”,以“主动探究”代替“被动接受”,学生以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则以一种“导演”的身份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这一过程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主体性原则: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学生的学习主体为根本目的。主体性原则是最高原则,既是实现其它三个原则的基础,又是所有原则的最高表现。
  参与性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机会,让他们自己看、自己读、自己说、自己做、自己思、自己学,给每位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
  合作性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要互相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讨论、多争论、多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指令者、规定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
  (3)加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以数学教学为例,它所包含的知识本身有很强的逻辑性,随着金融知识的发展,将金融和数学结合,解决金融计算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去探索、从而提高其智力水平。
  3 “问题驱动”探究式教学模式虽然已在教学中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又是各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系统化,本身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教学活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是有某些缺陷的。
  (1)提出问题的方式单一,主要是由教师预先设置问题,不能充分激发促进以及提高学生质疑研读活动的能力,没能让学生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并充分展示疑问。
  (2)课堂“互动”的形式比较单一,整个学习过程仍然是教师起主导的“促动”作用,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形成“生师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学习态势。
  (3)学习过程还不够开放,学习资源利用率较低,尤其是网络信息的利用率还不高,不利于学生进行深入开展“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
  4 为了有效的克服上述缺陷,应实施如下策略
  4.1 创设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中
  课程内容问题化,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成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关键在于真正挑起学生在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指某一问题学生急于解决,但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所形成的一种心理气氛,在这种氛围和压力下学生很容易被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进而产生一种探究的动力。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制造出认知冲突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设悬念法。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4.2 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在课堂教学中,以设置问题情境为抓手,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和交流;组员之间互相探索、对话,达成阶段性共识,在教学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形成比、赶、超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强与别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互相学习,互相尊重的处世原则,获得成功的喜悦。在组织学生之间沟通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科学分组。(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3)教师应进行合理的激励性的评价。(4)教师在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时,要认真观察,及时点拨和指导,培养学生缜密思维的习惯,完善认知。
  4.3 网络信息技术为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基础和保证
  (1)当代教育信息资源已极为丰富,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就能很方便的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因特网是知识的汪洋大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从网上搜寻、检索到所需的知识。
  (2)很多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借助多媒体、交互式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表达方式。从传递信息优势上讲,现代教育媒体为视听综合运用,通过声、形、色为学生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受传者接受、转换信息的效果。
  (3)远程教育和虚拟学校,使教学超越时空的限制。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远程教育和虚拟学校已初见成效,并在迅速发展,突破了教育空间的局限性,使师生不用必须在同一个教室里就能进行交互式教学。
  总之,有效的科学探究式教学应该是“感悟”与“对话”的共舞,“激情”与“智慧”的齐飞;有效的探究式教学能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而现代教育技术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筑提供了先进的平台,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教师高度驾驭纷繁复杂的教学“变数”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透视科学探究性学习.人民教育,2003.9.
  [3] 余红.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远程教育的影响.中国电化教育,20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12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