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课堂中如何更好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赋予了美术课堂重要的意义,而如何让孩子们爱上美术,是美术老师们面临的一大难题。美术课堂中调动孩子們的积极性能够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本文的探究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学生们的需要、学习美术的动机和目标等方面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为美术老师们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美术课堂;积极性;课堂教学
积极性指的是个人的心理上的能动状态,是一种具有指导价值的内在动力,学生们对某一领域或学科存在的积极性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老师们的引导以刺激产生的动机,用具体化的目标引导激发学生们参与到美术活动的积极性。美术课堂是丰富学生们精神世界、提升学生们审美的重要学科,需要美术老师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
一、满足与调节学生的实际需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需要就是个人想要获得一些需要的但又缺少的物质的取向,是个人积极性产生的重要动力。之所以人类会实现发展,是因为人的需要不断提升。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推动一个人更好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基于此,美术老师要注重满足和调节学生们的需要。
(一)营造和谐氛围
美术老师要按照学生们的实际需要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的需要为基础能够挖掘教学资源,为激发学生们美术学习积极性奠定基础。例如,美术学科的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老师们可以在教室内与走廊上张贴学生们美术创作的作品,从氛围的层面激发学生们努力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二)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
美术活动的教学内容要和学生们的生活相关联,美化生活和精神层面的需要,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美术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和生活中的具有“美”的事物进行课堂设计,激发孩子们学习美术的主观意识。
(三)重视练习激励的作用
年幼的学生学习美术不应该局限于单一化的模式,也不能用单一的尺度衡量学生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们参与美术课堂的积极性,满足学生们精神层面的需要。在课堂上学生们进行美术练习因为水平的差异结果的呈现也会有一定差别,美术老师要致力于挖掘学生们练习中的闪光点,抓住学生们个人的需要以让学生们获得成就感。
二、挖掘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
动机和前文中的需要不同,需要对于个体的激励作用是存在潜在价值的,而动机对于个体的激励作用是直接的,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学生学习美术技能和参与美术活动的动机。
(一)动机促进法
美术老师要让学生们形成美术学习的动机,就要用丰富且多样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们的趣味感。教学过程中,美术老师要为学生们提供展示个人美术方面才华的机会,从内心获得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快乐,刺激学生们继续学习美术的动机。动机和需要都是让学生们参与其中的内在动力,对于小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有重要价值。
(二)精神鼓励法
年幼的学生们渴望老师们给予的精神鼓励,这种鼓励能够刺激学生们在美术中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想。例如,班级上有名同学在美术方面的认知能力不强,笔者在他的作业评价中打了“A+“,并在其中写上肯定性的评语,以文字的激励方式大大增强学生们美术课堂的专注度和动机。
三、优化美术学习活动的目标
优化美术学习活动的目标和动机与需要存在很多不同,是一种预期性的结果,是从主观之外的因素激励学生们的方式。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目标对于个体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经教学实践发现,美术课堂中树立明确的目标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具体的策略分析如下所示。
(一)重视学生们自由表现和创造
美术学习活动要树立明确的目标,要让学生们对线条、空间和色彩等美术的元素有所把握,就要运用好组织原理进行创作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美术老师要给予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在必要的指导后让学生们运用个人知识和能力完成课堂的美术作业,全面激发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们的自由表现和创造,学生们认为自身得到了老师的尊重,能够积极深入的投入到美术课堂当中。
(二)注重美术教学的创意和实用性
美术教学活动目标要兼顾创意和实用性,作为学生们的美术学科的引导者,老师们要做好美术课堂的创新,培养学生们创新思维并增强学生们美术学习的信心。美术活动的开展需要有创意,创意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们加入其中,愉悦的完成美术学习任务。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美术课堂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够达成双向沟通的教学,笔者从“需要、动机、目标”等方面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们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优化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挖掘美术教学的资源以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重视美术教学并动员和调动学生们认真参与,能够培育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贾艳芳.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美术教学效率.学周刊,2011(20).
[2]崔建森.大力推进课程整合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高中美术《美术鉴赏》模块课程整合研究报告.科技风,2015(1).
[3]陆阳.美术课与美育——对中学美术教育的思考.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7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