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摭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晖
摘 要:语文是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学科,需要每个学生认真对待,积极主动地学习,打好语文基础,为以后的各个学科学习做好准备。文章探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策略,强调注重生活化的教学元素,扩展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力;引入教学实例,保证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8-0077-02
语文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的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通过一系列课堂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和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日常的语文实践,不断扩展自身的语文知识面。本文从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理念出发,探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课堂模式和教学策略。
一、注重生活化的教学元素,扩展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解往往存在过多的依赖思想,不愿意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情绪,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进程带来阻碍。为了改变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更新教学观念,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断探讨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
时代在发展,新时期的语文课堂也应该逐渐呈现出新颖的特点。教师想要创新课堂模式,就必须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发现他们喜闻乐见的生活元素并积极融入教学中。当教师逐渐掌握了学生的兴趣所在,就能将富有生活气息的真实情感融入到课堂中,并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手段来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种情感教学模式,不但符合当前的新课改要求,还能使学生正视自我、认识自我,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更深层次和多方面的理解。
每个学生都是充满想象力的独特个体,为了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语文教师就要注重生活化的教学元素,不断扩展语文课堂的活动内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保证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学生的好朋友、引导者,只有引导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力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緊密相连的学科,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获取各种教学元素。基于此,教师要经常浏览各大教育网站,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比如唱歌、表演、成语接龙、绘画、小组讨论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游戏活动的引入,不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完美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创建的,单靠学生自己努力或者教师单一的讲解,都不足以表现语文课堂的魅力。为了让语文教材展现出鲜活的面目,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活动,保证课堂“互动环节”的有效实施。
“课前导入”的精心设计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模式。在每堂课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个富有情感的小故事或者一段人文历史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在选择讲解故事的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不能偏离教材,更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导入作用。学生们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只有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引入有价值的课堂内容,才能保证故事讲完之后,学生能用心思考和解读,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内涵。
《荆轲刺秦王》《晏子使楚》《东施效颦》《刻舟求剑》等都是著名的历史典故,都适合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故事性导入。比如《东施效颦》讲述的是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一位羡慕西施美貌的丑女子为了获取周围人群的青睐,每次出门都仿照着西施的动作和神态,期望得到众人的关注。没想到事与愿违,这位女子不但没有得到周围人的认同,还受到了大家的讽刺,成了千古笑话。这个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做人不能盲目效仿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必须认清事物的本质,遵循客观规律。每个历史故事都有独特的人生哲理和深刻意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听完故事之后自由讨论,领会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感受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气息。这种课前导入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并能从教师的故事讲解中明白一定的人生哲理,为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带来帮助和启发。
三、引入教学实例,保证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不断推陈出新,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为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的教学实例,通过生活中的语文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较高的参与度。这种将生活元素和语文教材充分融合在一起的课堂模式,能帮助学生们把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融入到学习中,真正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和运用这种模式。通过教学实例,教师能使教材变得鲜活,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大家共同探究、共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教师可以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活动,和学生共同进行愉快的玩中学。
例如,在教学《梦想》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抽象的梦想主题进行具象化处理。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组织他们进行小组活动,积极讨论自己的梦想。关于文中提到的“小鱼的梦”和“想飞的乌龟”,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交流哪些是可以实现的梦想,哪些是童话式的“天方夜谭”。经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活动探索之后,学生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梦想,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能选择退缩,而要勇往直前,矢志不渝地奋斗。同时,这种游戏活动也扩展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引入生活事例的过程中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们更专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学习、接受和吸收语言最快的时期,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语文的重要性,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各种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生活中,陪伴孩子们的是家长,家庭教育是教学的基础;而在校园,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惑和障碍时,教师不能过于苛刻地批评他们,而是要耐心、细心地引导学生们走出“困惑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真正发挥出学生自身学习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掌握更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阶段。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生活化的教学元素,扩展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力;引入教学实例,保证学生的语文课堂参与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带领学生逐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余小春.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0).
[2]刘珍林,钟久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江西教育,2016(24).
[3]祝熇咛,毛柳元.新课标视阈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转型的对策研究——以新教学模式教学“困扰”为例[J].语文学刊,2016(03).
[4]谢丽丽,崔婵娟.优质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为例[J].教育参考,2015(02).
[5]李莹.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理念——以《花钟》一课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2).
[6]何建洪.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以人教版新课标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8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