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绘本阅读效率的提升路径浅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绘本阅读就像一粒种子,将其播种于幼儿心灵的沃土中,就会结出香甜的果实,知识改变命运,绘本作为知识的载体,对其的有效阅读可使幼儿受益终身。通常大班幼儿会通过“演、画、读”等多种形式来展开绘本教学,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良好品格和认知水平,进而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幼儿生活经验,为后续阶段的学习活动打好基础,本文则针对此探讨了提升绘本阅读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班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路径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起幼儿阶段启蒙式教育的有效策略,这其中,大班幼儿绘本阅读效率的提升路径则成为各教学研究者们当前的热点议题之一,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现代化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更要求对幼儿综合素养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良好的绘本教育则有助于幼儿释放情感,使其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颖的绘本教学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
一、言传身教,细心引导
由于大班幼儿的年纪尚小,依旧处在较为懵懂的认知阶段,所以幼儿学习的效率往往更加依赖教师的引导,为此教师可在活动室中专设一个图书区域,每天定时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通过言传身教,细心教导来提高幼儿绘本阅读的效率[1]。例如,幼儿在阅读《白羊村的美容院》这篇绘本时,笔者通过启发与提问相互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幼儿关注彩图,通过提出问题:“最后美容师为什么要离开羊村呢?”,来使幼儿通过阅读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人生道理。再如,幼儿在参与《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活动时,笔者不仅要求幼儿对该绘本故事进行了阅读,还细心地引导幼儿观察该幅图画中存在的细节性问题:“同学们通过观察细节可以推测出老狼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如此一来,通过与幼儿共同阅读,再加上细心的问题引导,以此来提升幼儿认知层次,培养其综合能力。
二、家园合作,亲子阅读
虽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示范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效率的提升不仅需要依靠学校来支撑,还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逐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家园合作对绘本教学效果有着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家长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支持并配合幼儿园工作。而教师则需要每天为幼儿设计一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幼儿父母与孩子保障每天半小时的共同阅读时间,第二天幼儿要将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如此一来,可使孩子在阅读绘本时更加深入、细致、全面的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提升绘本阅读的效率。例如,幼儿在阅读《一根羽毛都不能动》此篇绘本时,虽然大多数幼儿都非常喜爱这篇绘本,但是,幼儿无法依靠自己现有的能力来对该绘本内容进行深刻且全面的理解,缺乏有效的内化过程,此时通过家园合作,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由孩子带领父母发现绘本中存在的隐藏游戏,使家长进入情境,与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阅读,促进亲子情感的发展,全面保障绘本阅读的效率[2]。
三、激发兴趣,合理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阅读的持续兴趣是今后阅读活动的基础,因此在选择绘本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故事吸引力强、插画与故事内容相呼应,绘画精美、风格多样、灵活多变、色彩对比明显的绘本图书,能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有效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此年龄阶段孩子对色彩的感知潜力,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观察能力和阅读绘本的兴趣。鉴于此,笔者在课下详细研究了大班幼儿对故事和色彩的认知兴趣,并针对此为其挑选了《花格子大象艾玛》《好饿的毛毛虫》《彩虹色的花》《小黄和小蓝》等符合幼兒年龄特征、成长需求和认知水平的绘本,以此来启迪幼儿学会欣赏,更加深入的解读绘本内容。
四、进入角色,体会情感
作为家中的宝贝,大班幼儿尚且处于一种习惯以自我为主的成长状态中,长此以往,幼儿就会缺乏责任心,这样的状态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并不相符,而对绘本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就可以给予幼儿有效的引导,培养其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幼儿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体会到故事里各角色的情感变化。例如,幼儿在阅读《华盛顿和樱桃树》时,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一场角色扮演的游戏,分别充当华盛顿、爸爸的角色,以此来使幼儿切身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情感,学会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良好的责任心,以此来实现绘本阅读的意义,提升阅读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绘本内容所包含的社会情感、自然科学、历史人物等多种知识对于生活经验尚浅、阅历不足、认知水平有限的大班幼儿来讲,犹如百科全书,教师想要提升幼儿绘本阅读的效率,就需从幼儿感知水平、审美水平、思考水平等根本因素出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亭亭,舒婷婷.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3):72-76.
[2]张慎梅.幼儿园大班幼儿绘本阅读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109-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57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