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数学研究性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雄伟

  摘 要: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发,如何让教师、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这种学习模式,并从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价值,是我们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对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基础、成功的条件、价值取向的构建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研究性学习 数学应用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地学校相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那么,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要落实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我们应该做到两个层面:一是取材于课本知识,对书中的例习题进行拓展研究作为开放式的学习。另一个则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用数学思维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国际著名教育权威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用于现实。在此,我仅就研究性学习的第二个层面谈谈数学研究性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尤为重要。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全社会都在为“分数”而奋斗。为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学生必须转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尽快想方设法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
  2.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注重数学知识结论的教学,学生学到的是一些现成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及一些枯燥的数学符号,而对这些概念、公式、法则等的形成过程却很少过问。数学课程改革既要求注重知识结论的教学,又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所以,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观察、猜想、讨论、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是如何应用的。
  3.构建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1.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对于数学学习同样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忽视了学生“阅读”。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学会阅读自学。
  2.质疑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给学生一个提出问题的机会。其次,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解决。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不要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3.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4.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创造力,使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反思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通过反思,可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反思,可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坚定信念,把握新课标,领会新理念,用好新教材,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2]曹勇兵.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学数学研究,2005.5.
  [3]赵荣夫.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3.
  [4]邹尚智.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钱伟英.选择数学实际应用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月刊,200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