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良好习惯,终身受用。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受益终身;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时候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这时候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会上什么图画就是什么图画,所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从点滴做起。那么,我们如何来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
  一、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
  第一,师生认真学习有关条例,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重点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制定开展养成教育的具体措施,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
  第二,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老师在一起,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早晨,学校领导、学生代表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师生互相问好;每个星期一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老师正规的礼仪动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给学生播撒了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种子。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只当“教书匠”。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规律,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装到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于各学科教育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中心工作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加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游等一系列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如,每年的清明节可组织学生去烈士纪念碑前扫墓,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从而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学习和生活。
  三、寓养成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把握实效性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之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训练和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是要求学生会背,而是要使他们从心底里领会和接受,懂得行为规范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归根结底教育是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的习惯”。学生只有懂得了这些道理,才会自觉地去遵守,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一条规定:“尊敬国旗、国徽;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要求学生尊敬国旗,就必须帮助他们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为什么为什么要尊敬国旗,怎样尊敬国旗。可以通过晨会、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向他们讲解国旗的含义,作为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应努力学习知识和本领,鼓励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为国旗增添新的光彩以此激励学生尊敬国旗光荣感和责任感。这样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明白道理,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同时,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变成了自己内在的需要,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與家庭、村屯相结合,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
  我们首先沟通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玩手机游戏,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形成共识。在学校里,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里后,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就能达成共识。
  五、加强监督,不断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通过对他们强化训练,必将取得较好的效果。据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年过八旬仍能准确地背诵出圆周率小数点后面一百位数字。有人问他是怎么记住的。他回答说:“说起来也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地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六、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我加强了学生干部的巡查、执勤,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周评比以流动红旗鼓励促进,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竞争使每位学生时时处处既能自觉管理好自觉,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批评中认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
  总之,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我们不能奢望短时间内就把学生身上的坏毛病统统改掉。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养成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善为先,以己为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3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