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品意得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文练笔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途径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随文练笔指向的正是从读学写,品意得法。
一、从读得法,读练同步
随文练笔教学前,教师先要深入解读教材,透彻梳理、提炼课文的表达特点,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运用实践的时间,避免出现方法梳理浅显或只梳理不实践导致训练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
比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一课,如果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用于精讲细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梳理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布置课下练笔,那结果要么是学生写出的事例平平淡淡、情节单一,要么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详略不当。总之,这都是读练脱节造成的。那么该如何避免这一现象呢?
第一,突破学生练笔中的难点。《再见了,亲人》课后设计练笔“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想象练笔内容,比如“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拼了三天三夜”,志愿军是为了谁?这三天三夜会发生什么?“志愿军伤员在朝鲜人民家里休息”,伤员是怎么受伤的?这样就能保证学生接下来的练笔“有米下锅”。
第二,判断学生练笔中的困惑点。《再见了,亲人》练笔学生的困惑在于“怎么写出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作出的伟大牺牲”。这就需要在阅读教学中采取措施予以突破。首先,歸纳文中几件事的共同点——故事的经过都历尽千辛万苦,结局都令人潸然泪下;然后,再细读每件事的经过,抓关键词句细细体味其中的情感并积累背诵;最后,“运用恰当的词句详写之前想象事例的经过,并做到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写出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感激之情”。
第三,预测学生练笔中的疏漏点。《再见了,亲人》表达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开头运用祈使句,结尾运用反问句写出了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的依依不舍之情。学生读了课文便会写这两种句式,关键是开头的祈使句与结尾的反问句前后照应使整个段落结构严谨的特点,是学生不易读懂的,而这正是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
第四,及时发现学生练笔所需。学生在表达训练中需要运用表示“深情厚谊”的词语和句子,课堂上临时调动积累可能比较费时间,所以教学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语句,教师也可以提供一部分备用,既能保证练笔质量,又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库。
如果教师做到以上几点,再在课堂上展开10~15分钟或口头或书面的实践运用,必能保证学生的练笔质量。
二、目标导引,评改一体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与众多语文教学专家在2010年即组织团队研究并提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愿景和理想,其中“基于目标的习作教学设计”强调,习作教学要明确指导的重点,要重视习作方法的教学,习作的指导和评讲要形成合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写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尤其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以上阐述足见“评价一修改一再评价一再修改”对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性。
不同年级、不同单元随文练笔要练到什么程度?这需要有明晰的评价指标和修改依据,其与训练目标是一脉相承的,训练目标越具体,评价指标就越明确,修改依据也越清晰。
如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可设计练笔“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写一写某一事物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首先梳理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是“通过列举实例写出某一事物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其中列举实例具体指的是《威尼斯的小艇》第五自然段的“概括性描写”和《与象共舞》第四自然段的“具体性描写”,这两种描写又分别运用了排比句式和总分段式。
据此我们可以梳理出本次练笔质量的评价指标:一是能列举实例写出事物特点;二是实例要有概括性描写和具体事例描写;三是概括性描写运用上排比句式,具体事例描写运用上总分段式。该评价指标同时又是修改依据。学生片段练习如下:
妹妹是个“小家贼”,她可爱、调皮,经常耍些小聪明。在家里,西红柿、酸奶,甚至垃圾,都是她的玩物。我洗漱时,她会把我刚收拾好的床铺弄得一团糟,还装作事不关己的样子。我洗毛笔时,她会把墨盒打翻在地,并即兴创作一幅“抽象画”;吃饭时,她会用舌头“搜刮”餐桌上的残余饭渣。那一次我终于抓了她个正着。她趁我们不注意,蹑手蹑脚地走向放糖袋子的椅子,还不忘前前后后左顾右盼警惕一番。见没人注意她,迅速踮起脚尖,伸手掏出一块水果糖,大步跑向卧室,躺在床上得意扬扬享受着“赃物”,一副“小贼得逞”的模样,殊不知,有双火眼金睛早就盯她好久了。
片段的前半部分是概括性描写,并运用上了“洗漱时、洗毛笔时、吃饭时”这样的排比句式;后半部分具体写了“妹妹耍小聪明”的事例。整个片段都是通过列举实例写出了妹妹的调皮可爱,并运用上了总分段式的结构,是一篇高质量的练笔。
再看下面的片段练习:
人工智能果然名副其实。下棋时,只见它该出手时就出手,进攻势如破竹,不一会儿就会让对手陷入必输无疑的境地;即便自身遇到危险时,它也会小心谨慎地突围,这不没过多久就赢下了比赛,似乎毫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得了桂冠。人工智能貌似打遍天下无敌手,不管是民间高手还是棋坛翘楚,在它那里好像均略逊一筹。不过话说回来,人工智能哪来的?还是我们人类研究发明出来的,所以人类的智慧更是高无止境呢。
这个片段运用具体事例描写、总分段式写出了“人工智能果然名副其实”的特点。美中不足的是缺少“概括性描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工智能还能做什么,这样人工智能的好处就显得更丰富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2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