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清萍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则认为:一个学生如果能把课内学习与课外自由阅读同时并举,他的智力必将展翅高飞——其发展必然会走上跃进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4-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07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每一位教师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那么,具体到课堂教学实际中来,教师该如何操作呢?针对于此,我们把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工具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联系起来,对优化阅读教学结构的一种方法——“三环一阅读”之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所谓“三环一阅读”,是指把阅读教学分为“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外加课外阅读,这四个环节均凭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将训练(听、说、读、写)这条主线贯穿于始终。
一、课前求读通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材,就低年级而言,全文注音,超前培养学生识字、阅读、说话能力。设置预习课放在讲读课之前——读书课,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要学习的课文做到“三落实”。
(一)生字新词的读音要落实
在初读课文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用指定的符号画出生字,其次要求学生读生字所连成的词语或短语,然后反复读生字或词语所在的句子或段落,将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这一要求落实在不同层次阅读的环节之中。
(二)朗读的初步要求要落实
通过课文扫读、速读、重点读等形式将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做到不漏读、不倒读、不断读、不错读、不丢标点,落实《大纲》要求的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落实
在多次读书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分清句子或标出自然段。这样就可以做到,不但能为讲读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开始就参与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实践,逐步达到无师能读的目的。
二、课上求读懂
叶圣陶先生曾说:“读懂课文主要一步在于透彻理解,而透彻理解就是反复玩味课文。”所谓玩味课文,就是揣摩作者是怎样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锤炼自己的语言,一句句一層层地透露或表达思想感情认识事物的。简而言之,讲读课文要将着力点放在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上。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可以按以下三个层次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一)整体理解层
除明确文章主要内容行文结构外,还要弄清楚句与句、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作者透露的感情、思想认识,是按着怎样的一条线索布局谋篇的。
(二)辐射牵动层
辐射牵动就是提炼文章中主线对突出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词句,从这个重点词句入手,设计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扩展对其他非重点语言文字的学习,领会作者是怎样连字成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使其达到对课文具有深刻性的理解的目的。
(三)挖掘语言因素层
挖掘语言因素就是研究作者在叙述过程中,采取了一种什么样的造句技巧,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的。首先,要将教材练习中指定的如选词填空、比一比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体会加点词语的用法或会意删去某个词语与原句比较异同等训练内容,要融合在讲读过程中进行训练。其次,还要挖掘教材中固有的训练,选准训练点,采取删去、替换、对比等方式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就是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分析揣摩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感情色彩的基础上,使读的训练落实到位——即教师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使读者与作者达到情感共振,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因此,课上讲读的思路要清楚,方法要明确,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操作,从而使学生对读的过程有法可循,逐步走向“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彼岸。
三、课后求发展
只达到课前读通、课上读懂并没有达到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想,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课上学来的读书方法、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课后发展。
1.借助相配套的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培养其读书习惯和自主读书的能力。
2.运用从课文中学来的造句知识、语文知识指导说话或习作,使学生逐步达到自主作文的目的。
3.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4.运用作者说话的含蓄之意、言外之意、未尽之意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则认为:一个学生如果能把课内学习与课外自由阅读同时并举,他的智力必将展翅高飞——其发展必然会走上跃进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阅读求能力
(一)通过课堂教学,指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属于学生的自学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是学生独立地运用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来阅读的一种读书活动。它是通过学生课外自学获得知识的。那么,如何使学生能够在课外学到更多的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单一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读书的方法,才能形成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根据教材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并在“读”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能力。 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试用本),将一学期的训练内容有机地分割成六个部分,因此每组单元教学都要紧紧围绕本组重点训练项目进行。这种有机的分割,既可以使学生有重点地获得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有重点地应用知识,可以使学生从中学到阅读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启发学生解“题”,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因此审清题目是感知文章内容的好办法;第二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第三步,从整体到部分,在讲读各段的过程中,遵循从朗读入手—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的顺序进行;第四步,从部分再回到整体,引导学生归纳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及作者的写作方法,并从读中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每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是怎样引导大家学习课文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掌握读书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另外,教师还可运用“举一带二”“举一带三”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找出内容、形式和课文相仿的文章供學生阅读。这样,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从而使他们提高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
(二)通过板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通过阅读文章的不断积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如何让学生意识到他们通过课外阅读真的丰富了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呢?教师不妨利用班级的板报,为学生开辟一条展现自我才华的阳光之路。学生们把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信息、学到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图文并茂地反映到自己办的板报上来。每期板报都各不相同,学生们有的选登名人佳话、古人诗抄,有的选登各类科普知识,还有的用学校的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板报的内容,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每次板报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先仔细看一遍,并做好记录,再和班干部一起进行评选,从中选出办得好的给予表扬。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提高,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得恰到好处,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学习的快乐,还给其他人以知识的启迪。
(三)课外阅读的开展,促进了语文阅读教学
学生们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这无疑将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课外阅读的价值,远远不只上面所谈到的这些内容,其真正可以达到的价值,还有待于这方面工作的继续开展,进一步去深入研究。但事实已经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一条捷径。在办板报的过程中,学生要开动脑筋去思考,动手去画、去写,他们积极开动脑筋设计,绘画书写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可见,课外阅读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
(四)激发学生兴趣,推动课外阅读的开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人说:“兴趣是成功的百分之九十。”所以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取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形式促进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教师还可以通过每周的“小百科知识竞赛”“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尤其是每天早自习的信息交流会,收到的效果更是出人意料。交流的时候,学生可以把自己阅读了解到的情况、获得的知识、懂得的道理、掌握的信息归纳成小问题,以便在交流时提出来。这种交流可以使学生把从课外获得的信息拿到自习时来交流、展示,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语文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以上多个环节教学的宗旨在于借助语文这个工具,不失时机地分层而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把训练落实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至于如何落实,落实后的侧重点如何把握,仍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宋正义.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2).
[2]汪虎.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J].教育,201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1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