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职高计算机专业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海超

   [摘要]笔者从三个方面浅析了职高计算机专业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解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授课前要把好“任务设计关”。
  [关键词]职高 计算机专业课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计算机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会有效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把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解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1.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办公软件教学中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使用,首先,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做好的贺卡给同学,同学们看到这张精美的贺卡,头脑里对贺卡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印象。这时候,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这张贺卡的结构,这样学生对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接下来教师再讲如何插入、修饰美化各部分等具体操作方法,这样教学,学生学得快、学得牢,而且由于教师备课时教师事先做过一遍,对学生可能出错或易混淆的地方容易把握,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顺序,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2.更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情绪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在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解决,有的可以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有的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这样的教学,教师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导,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具体操作,很多功能不再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样就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授课前要把好“任务设计关”
  “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和编排非常关键。
  1.“任务”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前后“任务”之间要一定的联系,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
  3.“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基于任务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更多的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任务教学法是否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所裨益,只能通过一定的教学考核手段才能检验出来。同时,任务教学法中对教师本人操控课堂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因班因学生而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发挥各自特长,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63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