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8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行针灸治疗方式,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相关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指标及相关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疼痛评分、腰痛ODI评分较低,实验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血栓素B2与参照组相比较低,实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效果(94.74%)与参照组(76.32%)相比较高,组间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针灸方式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骨科常见疾病,患者因腰肌劳损或外伤等因素所致其腰椎发生退行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对其临床效果及指标改善情况予以观察。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76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8)与参照组(n=38)。其中,实验组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龄38周岁,最大年龄68周岁,中位年龄(52.09±10.33)周岁。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时间最短0.5年,最长3年,中位病程时间(1.84±0.52)年。参照组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年龄37周岁,最大年龄66周岁,中位年龄(52.05±10.35)周岁。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时间最短1年,最长3年,中位病程时间(1.87±0.49)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其可比性校验合格。
纳入标准:
(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
(2)患者及其家属料及额本研究内容后自愿参与;
(3)患者有腰部外伤或腰肌劳损病史[2]。
排除标准:
(1)治疗前服用糖皮质激素或镇痛类药物;
(2)认知能力异常;
(3)肝肾功能欠佳。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沈阳澳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041229),每日口服3次,每次0.5mg;白云山汤阴东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国药准字H41024221),每日口服3次,每次50mg[3]。并根据患者病情及体重予以牵引治疗,牵引量:50kg以内的患者为20kg牵引量;50至60kg患者为25kg牵引量;超过60kg患者为30kg牵引量,每日牵引治疗1次,每次30min。实验组行针灸治疗方式,牵引官员把这个俯卧位,在患者针灸位置处予以酒精消毒,取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阳关穴、腰俞穴、患侧环跳穴、秩边穴、委中穴等位置,酌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辅穴,肝肾亏虚甚者加行命门穴、气滞血瘀甚者加行膈俞穴;湿热甚者加行阳陵泉穴;寒湿甚者加行大椎穴[4]。行快速进针方式,进针深度为1.2寸,行平补平泻方式,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留针时间为30min。全部患者均行14日治疗。
1.3 观察指标
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日后对其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血栓素B2予以检验。应用《数字疼痛评估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进行评价,满分10分,分数与患者疼痛感呈正态分布;通过《腰痛ODI评分标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加以评估,满分5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临床效果:显效为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感消失,其腰部功能完全恢复;有效为患者疼痛感大幅度降低,其腰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为上述效果均未达到[5]。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治疗前后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血栓素B2及疼痛评分、腰痛ODI评分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数据对比通过P<0.05作为校验水准,探究本研究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数据(见表1),治疗前血清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血栓素B2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评分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前后相关评分数据(见表2),治疗前患者相关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腰痛OD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
2.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见表3),实验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效果(94.74%)高于参照组(76.32%),两者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主要以腰腿疼痛为临床表现,对患者生活、工作的影响较大,患者腰部纤维环破裂后,其髓核经由破裂位置膨出,直接压迫患者神经根,因此患者疼痛感较强[6]。临床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采用牵引及药物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根治效果欠佳,无法完全缓解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鉴于此,本研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治疗方式予以全面研究,中医领域之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痹痛范畴之中,一般多因患者局部位置气滞血瘀,部分患者伴有筋骨创伤史,患者疼痛感较强。针灸是祖国医学之中重要的治疗方式,通过对患者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阳关穴、腰俞穴、环跳穴、秩边穴、委中穴等位置予以针刺治疗[7],并辩证选取辅穴,酌其实际症状及体质开展辨证施治,能够起到舒筋活络之效果,一方面,通过针灸方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病灶位置炎性因子水平,避免对患者造成进一步刺激,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针灸后患者病灶位置血液循环效果有所加强,改善患者气血运行不畅及经络闭阻等症状,进而从根本上治疗患者腰椎間盘突出症临床症状,其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治疗方式予以研究,其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后患者疼痛感及腰痛障碍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得以改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因此,针灸治疗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宋明霞,沈友虎,胡长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02).
[2]王黎明,贾红玲,张永臣.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03).
[3]李鹏程,牛淑娴,黄平等.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概况[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06):622-625.
[4]邓栋,李亦聪.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遗留疼痛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03):172-175.
[5]宣逸尘,黄辉,邓威等.热敏灸、隔姜灸、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江西中医药,2016(12):47-52.
[6]尚德锋.腰部夹脊穴加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及对疼痛的效果[J].新中医,2016(07):134-136.
[7]颜海.三维牵引与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02):188-1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08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