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患者的价值分析

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患者的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析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者行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者96例为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实施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组,实施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实验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疼痛评分。结果:对比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实验组; 术后1年,对比组的疼痛评分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者行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对患者创伤,加快机体恢复。
  【关键词】 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2-057-01
  在脊柱退行性疾病中,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是临床常见症,患病人群多以中老年群体居多,从而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手术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常用手段,其中以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最为常见,然而因该术式能严重破坏其对后部韧带结构,从而能严重影响治疗效果[1]。对此,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临床对该术式实施了改良。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者96例为对象,经行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现做疗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6年3月~2018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以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96例为对象,无心肝肾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排除伴严重精神障碍病症者,手术禁忌症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在对比组48例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46~83岁,均龄(64.5±2.3)岁;病程1~4年,均程(2.3±0.5)年。在实验组48例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7~84岁,均龄(65.3±2.4)岁;病程1~4年,均程(2.4±0.4)年。对比被选对象的基线资料,组间可比较(P>0.05)。
  1.2 方法 实施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对比组,剥离双侧棘突椎板,将椎弓根螺钉置入,把棘间、棘上韧带切除,同时切除椎板与棘突,将椎间盘摘除,椎间隙植骨,随后将融合器置入,椎弓根螺钉锁定。
  实施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实验组,作一纵行切口于减压节段棘突中线,切口长度为6厘米,减压侧顺棘突椎板剥离,将椎弓根螺钉置入,切除半侧半椎板,将部分关节突减压侧椎间孔与隐窝切除,将椎间盘切除,对软骨终板进行处理,把自体骨粒植入椎间隙内,将1枚椎间融合器置入,纵连接杆安装锁定;把纵连接杆和椎弓根螺钉置入对侧沿肌间隙。术后,予以被选对象置1根引流管,并于48小时内拔除。术后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及直腿抬高锻炼,术后三天可佩戴胸腰部支具适当下床活动。
  1.3 评价标准[2] 实施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治疗后患者疼痛情况,评分分为0~10级,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感越显著。
  比较观察对比组与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统计的开展可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x±s)为计量数据,t检验表示组间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手术效果 在对比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7±45)min,术中出血量(220±78)ml,术后住院时间为(7.7±3.4)d。在实验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8±34)min,术中出血量为(145±70)ml,术后住院时间为(6.4±2.9)d。经比较,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比组(t=4.791, 2.015,4.958;P<0.05)。
  2.2 对比疼痛评分 在对比组中,术前VAS评分为(7.41±2.36)分,术后1年为(1.93±1.17)分;在实验组中,术前VAS评分为(7.23±2.34)分,术后1年为(1.41±1.07)分。术前两组相比,差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比组(t=2.272,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者是临床常见症,通常针对此病症者,临床多选择应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便于前柱高度恢复,神经根减压,椎管扩大。然而,在行该术式治疗时,临床需要将棘间、棘上韧带切除,以及将韧带符合体结构切除,如椎板、棘突,术后易导致脊柱失稳,甚至腰椎滑脱,同时需要对椎旁肌大范围剥离,易造成椎旁肌肌肉萎缩和失神经支配等情况发生,易引发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发生。对此,在做到彻底减压确保手术疗效的同时,对脊柱稳定性予以保留,韧带复合体结构保护,对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改良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医疗研究的深入,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传统术式,其具有易于对横突、关节突部位的暴露,损伤小,与微创术式理念相符[3]。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的应用,能减压侧切除上下关节与椎板,无需对硬膜囊及神经根过度牵拉便有充足的空间将椎间融合器置入;而且,对侧经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能对对侧椎旁肌肉的血供和神经支配有效保护,使肌肉缺血坏死情况的发生减少。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者96例为对象,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的实施,可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减少术中出血情况发生,减小创伤,疗效确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之,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者行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小对患者创伤,加快机体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严怀宁,张晓峰,夏云昆.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继发性椎管狭窄症45例[J].武警医学,2015,26(6):626-628.
  [2] 陈兵乾,薛峰,盛晓文,等.单侧与双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3):302-305.
  [3] 蔡俊,张亮,张志强,等.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2):197-1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15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