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激趣教学,彰显初中体育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青春期,体育课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十分重要。但初中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需要趣味性、游戏性,而不单单只是枯燥、重复的训练,否则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参与兴趣。探讨激趣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通过游戏的加入,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学科的艺术性与魅力所在,强健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激趣教学
新时期下的教育事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科技的飞速进步而迎来了朝气蓬勃的发展。尽管新课标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目前的教育教学仍然存在偏重知识教育的问题,学生的体能、身体素质水平较差,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很多学生沉迷于手机和游戏,缺乏体育锻炼。体育教学肩负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本文从激趣教学的视角,探讨了初中体育的教学方法。
一、加强团队协作训练
体育教学中通常涉及许多竞技运动,它挑战的并不完全是学生的个人能力,同伴之间相互帮助、默契配合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才是取胜的关键。合作训练能够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充分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从而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譽感,调动学生的竞技热情,让学生在合作训练中发现运动的乐趣。一个团队,有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也必然存在没有运动天赋、体能较弱的学生,如何实现他们之间的互补,正是团队成员需要思考的问题。老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在帮助他人的喜悦中,让体育成绩较差的学生感受团队的力量,获得自身在团队中的存在感。足球便是一项需要团队协作的体育运动,老师根据学生的实力组建足球队,让学生自由训练1~2周,在此期间,让能力强的学生多指导能力弱的学生,争取让每位学生在足球技巧方面获得进步。
二、关注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
初中是人生中特殊又重要的时期,身心处于快速成长的初中生,情感往往是丰富的,内心也是敏感、叛逆的,一方面,初中生的心智发育并不成熟,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像成年人一样能够自己做主,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拥有控制权。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总是采用强制性的、命令式的口吻去要求学生训练,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叛逆心,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面对初中生的体育教学,老师不能只关注他们的体能、身体素质,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绪变化。一切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选择适合青春期年龄、性格特点的体育项目。体育课上,短跑接力是常见的项目,除了需要消耗大量体力之外,还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反复地练习短跑接力,学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身心俱疲,而且感到枯燥、无聊。所以老师要时刻观察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若发现学生开始懈怠和抵触,便要通过表扬、鼓励、适当休息等方法让学生放松身心,在休息过程中播放学生喜爱的音乐调节情绪,还可以在短跑练习中加入“丢手帕”“贴年糕”等游戏,以增加训练乐趣。
三、与学生一同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感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老师示范、安排任务、学生自行练习、老师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遏制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没有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原本应该趣味盎然的体育课变得严肃、枯燥而无趣,学生普遍参与程度不高。而且,在学生完成体育项目后,老师更多的只是指出学生动作上的不规范,很少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所以,即使完成了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学生也很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胜欲望,老师在设置训练任务时应考虑到每位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设置挑战目标,并且与学生一同挑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攻克和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又与学生共同体验成功带来的满足感、成就感。投篮就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体育运动,老师在讲解完基本的投篮技巧后,根据学生的身高、性别和能力分别设置不同的投篮距离和命中率,然后让学生自行练习,在课堂教学快要结束时检验学生投篮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当堂表扬完成挑战的学生,对于未能挑战成功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因自己的进步而感到快乐。
现阶段,仍然有学生和家长误认为初中体育是一门功能性、技巧性的学科,不值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高体育成绩,这正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原因之一。激趣教学改变了学生对体育学科的错误认知。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需要契合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游戏、竞技、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居静艳.初中体育教育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文存阅刊,2019(18):52.
[2]王上多.浅析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2019,16(30):218.
[3]聂文兵.融合快乐体育教学理念打造初中体育高效课堂[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1):159-160.
编辑 温雪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7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