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合唱教学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合唱音乐表演最早起源于欧洲宗教音乐,随着不断的演变发展成为今天的独具艺术魅力的音乐表演形式。合唱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能直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激发演唱者和听众之间的情感共鸣[1]。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合唱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增强团结合作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总之,合唱对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合唱教学也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合唱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合唱有别于独唱,强调的是和谐与共性,通常需要由多个声部、多人相互配合而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声音的和谐与相互配合的意义。若在合唱时,每个学生都只顾突出自己的声音而忽略了其他声部的存在,那么必然不会制造出优美的合声。当个别学生的声音过于突出时,会干扰其他学生,尤其是位置邻近的学生。这样的声音会使另一些声音被压制或使相邻的同伴难以发声,受到严重影响的学生即使参与了演唱,也缺乏激情,当然也就很难配合演绎出美丽的声音。因此,教师可以将演唱的效果录下来让学生反复听,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演唱与优秀合唱作品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演唱技巧,也能逐渐改正自己在合唱时的错误唱法。教师要提醒学生,除了注意自己的声音,还要同时关注同伴的声音,在练习中通过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在团队中的声音,逐渐形成良好的协作意识,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作品。这一过程将有效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音乐教育承担着美育的责任,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接受的最佳时期,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效果非凡,而合唱更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绝好形式。例如,通过演唱歌曲《满江红》,可引导学生感受爱国将领岳飞收复河山、保家卫国的情感;演唱《黄河大合唱》,可引导学生感知那段中华民族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解放而努力抗争的历史,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演唱不同民族的音乐,可引导学生感知祖国的大好河山与风土人情,从而对祖国产生由衷的热爱。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认同感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2]。合唱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其艺术魅力也是其他音乐演唱形式无法比拟的。例如,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要带领学生欣赏各种合唱节目,引导其欣赏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合唱作品,而这一过程便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合唱艺术的魅力,同时也使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民族合唱歌曲时,通过向学生介绍与歌曲相关的地方民族风俗,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民族文化的特色与魅力,从而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对生在多民族和谐共处的中国而感到自豪。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今日美国》中曾有一篇报道提到:“如果每周的音乐课尚未使你的孩子变成一名伯恩斯坦(美国著名作曲家)的话,它至少可以点燃一名未来的居里夫人或伽利略的天才之光。”美好的音乐中充满了主题思维的创造性。合唱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合唱在向欣赏者表达或传递情感的同时,也会使欣赏者被其中的创造力所感染,从而产生一系列奇思妙想以及创造的热情和勇气。为此,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在合唱教学中启发学生为自己演唱的作品创编一些动作或衬词等,使表演更富于创造性。如此,学生不仅可以感受来自音乐本身的魅力,还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散思维,体会创新的乐趣,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二、在合唱训练中
  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合唱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一次训练前都要明确训练的目的。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关注核心素养的时代,教师更要明确这一目标的践行方法或实施策略。合唱教学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同时也是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排练合唱曲目时,为达到综合素养培养的目的,教师可以参考以下策略。
  1.关注曲目选择的代表性与目的性
  为了更好地实现合唱训练的目的,曲目的选择是关键。这将关系到合唱过程是否真正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选择曲目时切忌盲目,教师需要考虑曲目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将会懂得什么,又将获得怎样的审美体验等问题;此外,曲目的旋律一定要优美动听,否则可能会因学生不喜欢或参与度不高而使合唱走向一个敷衍了事的结局,更无法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选择《满江红》《黄河大合唱》等;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本国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感受不同民族艺术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可以选择《阿拉木汗》等民族特色浓郁的歌曲,当然也可以选择通俗歌曲,比如歌曲《天路》就可以使学生在感受西藏美丽风光的同时,也体会到藏族人民对青藏铁路开通的深切渴望与感激,以及对铁路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伟大工程的礼赞。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歌曲进行适当改编,使歌曲能够更适合全班学生的合唱表演。总之,合唱曲目的选择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培养计划以保证课程能够顺利并有效地实施。
  2.注重演唱曲目的分析与背景讲解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情感表达的一种独特方式,作曲家将自己对生活的丰富情感寄于音乐之中,并通过表演者的二次创作将其传递给听众。如果表演者不能够深刻理解和感受作品所饱含的感情,那么表演出来的作品就会有失美感和意义。因此在练习合唱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品,深刻了解作曲家當时的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所表现的地方特色等多种相关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创作技法、艺术特色、艺术处理手段、作品美学等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从而对作品有一个更全面的把握,继而学习如何表现作品。只有这样,学生在表演作品时所传递的情感才称得上是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才能够感动观众,也感动自己。
  3.突出实践与自主学习的过程
  “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是一个优秀合唱作品诞生的重要过程,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如果合唱练习仅仅是自娱自乐,长此以往必定会产生审美疲劳而失去对合唱艺术的兴趣。因此,合唱练习的排练目标一定要从实践出发,不断打磨出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和学校要为合唱队创造更多实践和表现的机会,例如定期举办合唱艺术节、合唱晚会、合唱比赛等活动,通过表演让学生产生自信与成就感,继而产生继续学习合唱的热情与动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例如,在合唱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其积极参与合唱的创编,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并对学生的想法予以足够的重视并鼓励其积极践行,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同时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4.欣赏是审美培养的重要过程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3]。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欣赏能够充分了解音乐艺术的美之所在。合唱的学习同样如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世界各地不同的优秀合唱作品,欣赏祖国各个民族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以拓宽学生视野。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热爱合唱艺术的情感。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自己与优秀作品之间的差距,从而反思自己在合唱中的问题所在并进行改正。这样循序渐进的在欣赏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
  三、结语
  合唱艺术是音乐艺术表演的重要形式,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音乐表演艺术。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合唱能够以一种更适合“人”的速度与节奏,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和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点应引起音乐教师们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黄超文,薛晖.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中小学音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姚力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