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变革中的运用摭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对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变革中的运用进行探讨,指出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主导者,学生要由课堂教学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教材的利用开发要由单一转变为多元,并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3-0066-02
一、引言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本研究将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探讨新型教与学的方式,使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二、教学结构四要素间地位和作用的改变
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主要内涵就是要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教学结构的改变也就是四个要素间地位和作用的改变。
1.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主导者
李政涛教授提到,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不会自动形成,也不能够仅仅凭自学就可养成,他们的成长始终需要教师这样的引路人、对话者、帮助者、互动者和陪伴者。混合式教学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要求,即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师工作方式。
中职数学教师需要明确数学学科对中职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充分發挥教师“导”的作用,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课前,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这需要教师团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利用多方资源,完成适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课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究、任务的实施、小组的协作达到知识的内化,完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教师是教学效果的反馈者,为学生推送个性化资源,提供多样性辅导,对学生学习异常发出预警。
因此,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锐意创新,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尤其年轻教师是改革创新的中坚力量,要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在学习培训和各项教学比赛中汲取经验,不断推进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
2.学生由课堂教学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凸显教师的主体作用,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中职生动手能力强,思维反应也快,喜欢新奇事物。但是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中职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得不到保证;课堂参与度不高,缺乏探索知识的过程,被动接受知识,导致效率低下;没有多方位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自我效能感得不到激发和满足。
在混合式教学中,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ning,简称PBL)弥补了以上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不足,把学生摆在教学的出发点和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把数学知识点分解到问题情境中,通过问题的解决贯穿课堂任务实施,通过小组(4人~6人)自由组合和多维评价,激励学生课前主动准备、课中积极参与。每过十分钟左右,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或问题的逐级递进,让学生在课堂上忙碌起来,教师则控制好课程的进度、节奏和评价,为学生创造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的体验环境。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章节中的“角的概念的推广”时,对于这样的概念课,教师课前可布置学生将平时生活中遇到的旋转现象,发送到学习平台讨论区。然后,教师课中设置问题串:如何用旋转的方式来定义角,需要哪些要素?这些旋转中涉及的角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如何用数学语言或知识来明确表示?对于本课的难点,教师要先让各小组在给定范围内找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然后设置一个PBL项目,让各小组通过组内合作探究比较方法的优劣,再通过多元化评价得出各小组项目的得分排名,给予一定比例的学习成长得分,综合其他环节得出本节课的个人综合得分,并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得出最终的学期总评。
3.教材的利用开发由单一转变为多元
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实施必须要以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为基础。教学内容要由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相配合。这需要对教材和信息技术进行二次整合开发,使其适合于混合式教学的开展。
前端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前提,根据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数据记录、问卷调查等,再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专业特点、学校的软件硬件条件等,为整合校本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提供依据;课程设计具体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PPT课件、知识微视频、每一节课各环节的教学流程、线上PBL小组协作项目的设置、学习评价权重的设置、检测试题、相关推送资源等;教学组织包括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教师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并对课程设计不断改进完善,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课后拓展任务的设置要有梯度性、趣味性、自主性、多样性,如项目式小组合作作业、开放讨论作业、动手实践作业、问题解决式作业、问卷调查作业等。
教学资源是混合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它的设计决定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协作交流、情感体验与内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决定着后续混合式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因此,要求教师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资源,在教材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资源,不仅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安排有序,还要紧扣学情和知识点。
4.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现代教学媒体由两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硬件和软件。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对现代教学媒体的利用仅停留在辅助突破重点、难点,缺乏师生间的深层交互,中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培养,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營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前提。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把中职数学内容、教师、学生有机紧密结合在一起,从线上和线下全方位、多维度支撑中职数学教学,突破了中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惧怕、枯燥、难懂的心理障碍,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提供学习攀爬的脚手架,逐步向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改变。如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的操作探索图像的特征和函数的性质,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如借助学习平台的任务发布、任务讨论、任务检测、任务拓展,变原先的单向输出、单向输入的教学过程为及时有效的双向、多向输入输出的多重交互,使课堂的互动更具有效性;如通过智能一体机小组介绍展示问题讨论结果,达到学生彼此间思维的碰撞。教学环境是决定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因素,这要求教师不断跟上现代教学媒体更新的步伐,整合传统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营造贴合中职生数学学习的混合式学习环境。
三、结语
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关键就是要从根本上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可以说,这种结构性变革的具体内涵,就是要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改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而混合式教学能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优势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实现中职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当教师遇上人工智能[M].北京:人民教育,2017(23).
[2]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J].教育研究,2015(11).
[3]尹合栋.“后MOOC”时期基于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1).
[4]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04).
Exploration of Application of Mixed Teaching in the Reform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Zhuang Yuan
(Jiangy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 Jiangyin 21443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mixed teaching in the reform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eachers should change from the master of classroom teaching to the leader, students should change from the passive to the active, th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change from single to multiple, and modern teaching media should be used to create an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eachers' leading role and highlight students' dominant position.
Key words: mixed teach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truc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1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