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造灵动课堂,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校开展了“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从此模式试行以来,我本人认为这种教学的组块策略、方法和流程确实便于教师掌握和运用,但这种模式更适合理科教学,文科知识的不连续性、非逻辑性和无限性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内涵的人文性、语言的模糊性、情境的生活性、目标的多元性、思维的非线性和结果的测不准性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灵活多变性,不能采取固定的模式教学。
   【关键词】“五学”模式;灵动;创新艺术;独特个性;因材施教;百花齐放
   一、“五学”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
   新时期为了追求创新,顺迎潮流,语文课堂教学花样迭出,各种模式层出不穷:情境模式、自学模式、朗读模式、发现模式、问题模式、背诵模式、训练模式、讨论模式、媒体运用模式……各种模式粉墨登场,叫人应接不暇。我校也开展了“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从此模式试行以来,我本人认为这种教学的组块策略、方法和流程确实便于教师掌握和运用,它把各种一般性的教学方法、流程明确化、规范化、程式化,便于教师操作。但我认为这种模式只适合理科教学,文科知识连续性不强且具有非逻辑性和无限性的特点,知识零散灵动、千变成化、包罗万象。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灵动的。另外语文课程内涵的人文性、语言的模糊性、情境的生活性、目标的多元性、思维的非线性和结果的测不准性也决定了语文教学的灵活多变性,不能采取固定的模式教学。李海林认为语文课是一种“非真理模式课程”,“没有一个简单的线形序列是适合于母语学习的”。过分地追求模式,会降低课堂的文化品味,容易养成部分优生的话语霸权和中低等生闹中偷闲、淡化自我的依赖心理,大大地浪费了学生中的教育资源,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不是简单地可以照着做的工厂流水线似的技术,它应是一种灵动的、活泼的、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艺术。
   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语文教学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千变万化,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即主体与主导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怎能用一种模式通行语文课堂?因此我们得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化各种恰当的模式,不能生搬硬套,让“模式”左右了我们的思维,积极探索每一堂语文课能取得最高成效的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灵动、独具特色而又充满激情。在此我想表达我自己在教学中体悟到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学模式的运用使课堂的生成牢牢地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教师拟定目标、拟定思路、预设对话、活动问题或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以强制或约定的方式请学生作出回答,让学生沿着设定的思路一步步走向教师所期盼的结论,因此学生失去主体的个性、情感和思想,陷于思维的单一和精神的非自我。生搬硬套课堂模式只会消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对教学规律的背离。无论是对模式的借鉴还是创造,都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学生个体存在着性格、性别、学科成绩、思维广度和深度等的差异,教师得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得,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我认为应当制定相应的目标,采取恰当的教学程序,力求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你想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套用在所有学生的身上,势必造成课堂僵化、学生思维受抑制、扼杀各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个人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再好的教法都不能蹈袭,尤其不能重复,凡是生搬硬套他人的,凡是重复自己曾经觉得很好的方法和模式,都不可能第二次获得精彩和高效,不利于教与学呈良性循环的态势向前发展。
   其次,千篇一律只会抹杀教师独特的创造。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出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前年因片区活动到四中同年级的一个班教学,它使我真切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方法要因人而异,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来开展教学。同是讲授《绿色蝈蝈》一文,在我们学校完全可用所谓的讨论模式,而在四中就不能以讨论为主了,在那里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启发与提示。去年我县级公开课上教学《华南虎》时,我声情并茂的朗诵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深深地打动了在场听课的老师。于是,我同组的其他老师也在教授这一课时,纷纷地采用了所谓的朗读模式,而朗诵并不是他们的长项,课堂上不仅没营造出浓厚的抒情氛围,反倒让学生兴趣索然。当然平时我自己也曾听过不少的优质课,回来也曾尝试模仿,感觉就完全变了味,就如东施效颦,适得其反,效果反不如平时自己的一贯的教学方式,真是弄巧成拙。确实,我们教师所受的教育程度,所拥有的学识不同,自身能力高低、经验多少有別,自然造成各个教师的优势弱点不相同,因此要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就必须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地选取能够适应自己的教学需要的手段和方法。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千变万化,教学文本多种多样,即使是同一种文本,不同年龄、不同学识、不同人生经历的人解读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况且课堂上时而闪现的灵感火花也不是模式能够控制的。让不同的教师用同一种模式上课,势必会阻碍师生的创新思维,无法让师生各显神通。只有百花齐放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必须不断地创新,它得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灵动机智的,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生动、高效。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教师就应有一千种教学方法。惟其如此,才能发挥优势、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而形成教坛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理想境界。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引导学生品味其犀利尖锐的语言,从而掌握驳论文的技巧。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有的教师普通话标准,字正腔圆,全文范读,震惊四座,他意在引导学生去把握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色,进而分析人物形象;有的老师长于分析,重点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及不同社会所展示的人情冷暖,板书设计精美,观者无不深受启发,他意在引导学生去咀嚼文章的主旨;有的老师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用影视作品形象地展示资本主义社会人性的扭曲、灵魂的丢失,形象直观地撞击学生的心灵,感悟我们国家、这个时代的美好。也正是因为听到了风格迥异的课,学生才通过多个方面汲取丰富的知识,懂得一个学习者要有包容性。而如今风行的教学模式,无形中框定学生的思维空间,只给学生的思维极小限度的自由;学生思维的翅膀即使张开了,也要被单一的模式千方百计地拉回到唯一的解法和标准的答案上,这样的课堂谈何丰富多彩?又何来教育创新?无疑只会阻碍语文教学的正常发展。
   三、结束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教育创新与有效课堂的今日,许多教师为了标新立异挖心搜胆地采用新奇的课堂模式教学,听课者不问青红皂白,不管是否有效,见模式便喝彩,这又更是推波助澜,助长了模式之风盛行,单一的模式更是容易养成学生的懒惰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此以往,语文课堂何处去寻生机与活力。我以为,语文教学,要慎用这些模式,要审时度势,恰当地运用。不能滥用泛用,更不能将模式当作格式与定式,否则,误己害人,影响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广泛读书,深钻教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我们应根据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学对象等的不同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努力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晓玉.构建“五学”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6(04):20
   [2]邱梅仙.“五学”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4):18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文公分校,福建 三明 365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34161.htm